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扩展人的视野,拓宽人的思维,增加人的智慧,提高人的修养,等等等等。所以我们每当迷茫的时候,我们会看书,因为可以从书中汲取力量。
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最初的时候是出现在星爷的电影《喜剧之王》中的,当时电影中的主角非常地落魄,一无所有,只有每天如饥似渴地读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其实大多数时候,在顺境中,我们是不读书的。因为我们一直都很忙,忙工作,忙学习,忙孩子,忙家庭,忙生活,忙着找乐子,哪有时间来读所谓的心灵鸡汤呢?
只有当落魄的时候,一无所成的时候,或者是实在没什么消遣的无聊时候,我们才会想起弄一本无聊的书来读一读。因为在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信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
正是因为在落魄的时候,我们会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卡内基火了,他的书也火了。这本《人性的弱点》教大家去学习发掘人性的弱点来取得成功,这又何尝不是卡内基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来安利这本书呢?
没错,人性确实是有弱点的,每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非常善于抓住人性的弱点。但寻找人性弱点的本身不在于阅读这本《人性的弱点》,因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本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励志书籍有五亿以上的读者阅读过,然而五亿多的读者都成功了吗?成功其实是同时具有偶然性和不可复制的属性的。
当一种所谓的人性弱点被当作知识普及之后,那就不再是人性的弱点了,那是人人皆知的普通常识。而人性真正的弱点就在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独一无二的可以从书本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殊不知这五亿读者都被卡内基耍了。
人在孤独迷茫的时候,特别看不清自己前进的道路,所以容易相信各种鸡汤。这就和我们容易产生信仰是一个道理。因为在巨大的不可抗力的面前,其实我们已经无力反抗了,然而强烈的自我暗示心理又会让我们总是盼望着奇迹发生。
其实书中是没有奇迹的。有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摆脱了逆境,我们以为那是鸡汤带给我们的力量,其实那只是马太效应在时间积累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些强弱属性有时候是天生自带的,例如家庭出身、生活圈子、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时候是后天努力和机缘巧合的结果。
时间是一条变化的函数曲线,既有一定的方向趋势,也有不同的分叉节点。类似于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变化关系。为了对抗马太效应,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要象《喜剧之王》里面周星驰扮演的龙套一样,要有所坚持。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一件事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在困难面前会不停地受挫,不停地被打击,不停地想要放弃。而书中的鸡汤,不会给我们力量,也不会给我们指明方向。书的意义在于它一直在努力支撑着我们不停坍塌的内心世界。
当你的内心世界坍塌到一个临界点时,如果你的内心没有崩溃,反而坚持过来了,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强大,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所以一本好书它不会教你如何成功,它传播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书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也不会思考。会思考的是我们自己。同一本书,在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解读。即使是《金瓶梅》这样的禁书,也会引发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读者的不同思考。没错,人在迷茫的时候,总是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人在顺利的时候,也依然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书中内容所引发的,只是我们对于自身角度的思考。
书籍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对生活的想象。所有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书本来描述。
例如魔法书、炼金术等等奇幻的作品。
所以,如果只是打发时间的话,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阅读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书中的我是现实中的我的一种延伸,心灵上的寄托和灵魂的自我催眠。因此,不管你想要看什么书,当你觉得你需要阅读的时候,就找一本书来看吧。无论是什么书,只要你认为有帮助。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当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会有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精神需求是不被他人所理解的,更谈不上实现。除了少数特别成功的人士,例如马云之流。这个时候,书本又成了最能理解我们的代替品,因为读不同层次的书,可以让我们区别于众人,隐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所以读书自然而然成了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无论你想实现什么目标,或是有怎样的理想,又或者你是在寻找归属感,还是别的什么自我价值的体现,来读书吧。挑一本你喜欢的,想读的书就可以,无关内容本身。书其实也是有圈子的,有小资的,有励志的,有启迪的,更有蛊惑的。无论你看什么书,你都要牢记一点,书中描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它不存在于你自己的生活,它描述的仅仅是作者的生活或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