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Z Flip,震惊但不沉迷的「折叠屏」
距离市面上第一次出现量产折叠屏手机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Huawei Mate X迭代成了Huawei Mate Xs、Samsung Galaxy Fold迭代成了Samsung Galaxy Z Flip。虽然屏幕折痕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厂商们对「折叠」的产品思路却发生了变化。
Mate X和Galaxy Fold是典型的“2-in-1”思路,通过「折叠」的方式,获取翻倍的显示面积,展开后的形态就是平板;
图片来源:Samsung & Huawei 官网
Motorola Razr和Galaxy Z Flip就是“All-in-1”思路,「折叠」是减小手机携带体积的方式,展开后的形态依旧是手机,几乎不会获得额外的显示面积。
图片来源:Samsung & Motorola 官网
随着iPad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工具,我倾向于认为“All-in-1”的折叠思路才是正确的,理由有三:
1. 平板形态的产品追求的是效率而非便携性,所以会有适配iPad的键盘、鼠标和触控笔。而Mate Xs和Galaxy Fold并没有往这个方向走,展开后的平板形态只不过是一个显示面积更大的手机而已,操作效率或者应用场景并没有提升和改变;反观Microsoft DUO思路就很对:“The perfect balance of productivity and mobility.”但其实我觉得DUO更像是折叠平板而非折叠手机。
图片来源:Microsoft Surface Duo 官网
2. 显示面积从“1/2到1”更符合日常使用逻辑。很多时候我们点亮屏幕只是需要看时间和通知,或者因为手痒...这个需求在“1/2”形态的副屏上完全可以实现,如果需要进一步操作就翻开手机进入“1”形态。而像Mate X,折叠形态下就几乎是正常手机尺寸了,完全可以操作大部分App了,那展开的意义又何在呢?
折叠形态下的Huawei Mate X
3. 折叠痕迹越短,工艺难度越低。这一点是猜测。虽然所有折叠手机的官网样张和视频都看不出折痕,但实际上手不管是视觉还是触觉,折痕都挺明显的,所以折痕肯定是越短越好的。DUO甚至直接采用了两块通过铰链相连的屏幕,that is, a new dual-screen device.
从Mate Xs和Galaxy Fold官网描述都可以看出来,这两款手机都被定义为了“phone and tablet”。在平板形态下,前者有Multi-window,后者有Multi Active Window,这种多任务同框操作就是8英寸/7.3英寸屏幕的应用场景。其实用“应用场景匮乏”来描述这种状态也无可厚非。
图片来源:Samsung & Huawei 官网
反观Moto Razr和Z Flip,官网随处可见“pocket-ready size”、“easily fits into your pocket”、“fits comfortably in your palm”的描述,就像在告诉你:嘿,别紧张,这款手机还是6.x英寸,但是小巧了一半。由此,手机还是手机,但有更有趣的玩法,比如自拍。
图片来源:Samsung & Motorola 官网
我拿一台Mirror Purple的Z Flip给女同事体验了一会儿,在她惊讶三连夸它超级漂亮之后,更惊讶地发现Z Flip竟然比她包里的化妆镜还小。虽然6.x英寸放进口袋已经几乎无压力了,但是折叠之后的形态更酷,搭配这个紫色简直潮到爆。(THOM BROWNE定制版真是太明智了!)
所以,把「折叠」这种工艺应用在手机上,与其为用户提供翻倍的显示面积,不如提供另一种价值去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因为更大的显示面积有平板来承担。
Google从Android 10开始支持为可折叠设备构建应用,最核心的三个特点:
1. 应用连续性 - 应用在屏幕折叠能无缝切换界面
2. 让应用大小可调 - 应用尺寸可适配不同折叠形态和模式
3. 新的屏幕宽高比 - 折叠屏的屏幕尺寸通常是不规则的,所以需要确保运行的应用能适配这些新型屏幕尺寸
图片来源: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ui/foldables
Z Flip的原生应用其实只有拍照做了基于折叠屏的交互设计,其他应用(包括第三方)更像是“取巧”了这种「内折式」折叠屏:无论如何折叠,它的显示区域都会在你的视线范围内,如此一来,当你把屏幕弯折时,无非就是感觉应用被弯折了而已,并不会有断层感。
Z Flip只有拍照应用做了基于折叠屏的交互设计
其他原生应用及第三方应用都没有设计新的UI
其他原生应用及第三方应用都没有设计新的UI
若是像Mate Xs那样的「外折式」,如果应用没有做好适配,那在屏幕弯折时就会有明显的断层感,因为弯折后的两块显示屏并不会同时在你的视线范围内。
回顾前面的产品定义,Z Flip仍旧是一款手机,只不过它的屏幕可以弯折而已,所以当三星还没有探索出除了拍照以外的玩法时,这块可以弯折的屏幕就会按照直屏的逻辑去显示内容。
前面提到了两种形态的折叠屏,虽然我会选择Razr和Z Flip这种,但两种折叠形态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不管是哪种形态的折叠,都还没有探索出基于这种形态的新的交互方式。现阶段的折叠屏卖点在于“折叠”,是停留在产品形态上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我认为两种折叠形态都是伟大的。
智能机时代以来,手机行业在处理器、摄像头、充电这些方面的进步突飞猛进。而在手机屏幕上,除了分辨率、刷新率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大,也需要在“形态”上开辟一条新赛道。当手机都做到6.x英寸的时候,鲜有产品再往大做到7英寸甚至更大尺寸,这是因为再大的尺寸叫做Pad,而它承担的是另外角色,也失去了“便携”的属性。所以这两年的折叠屏手机“最原始”或者“最舒适”的尺寸都依旧是6.x英寸,厂商们都在用巧思把“6.x英寸”以更隐性的方式做大或者做小。
另外,手机屏幕可能是要求最严格的显示介质了,没有之一,在“手机”这种产品形态上探索显示材质可能是最高效的吧。换句话说,如果折叠屏的效果能满足手机产品需求,那柔宇官网上的“消费者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里提到的折叠屏应用场景应该都不远了。
整体来说,我现在不需要折叠屏手机,但是这个世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