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品ArpegEar羽够“科Fi”吗?
在今年1月份,分享过一篇《顶级台式解码器只要4k多?拓品D90 III SABRE可太“卷”了》的文章,与大家详细分享使用这“声价比”十足器材搭配自己桌上系统的听感体验。凭借在这价位少有的双ES9039S Pro、高阶ALTERA MAXII时钟处理器件、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在这么小机身中还有IIS输入)、高清无线传输协议以及高还原中又有足够音乐性的配置和声音,成为当时我桌面台式系统的“座上宾”,也改变了我对拓品这个被大家称为“科Fi”品牌的印象。
有必要先来澄清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何为“科Fi”?相信这也是“困扰”很多烧友的一个专业名词,它的出现不仅让很多老烧“谈虎色变”更让新人“绕道而行”,难道“科Fi”就这样有争议?
咱们先来看看专业名词解释:
“科学 HiFi(科 Fi)” 是一种理念,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测试数据来衡量和构建高保真(HiFi)音响系统。它与传统 HiFi 观念有所不同,传统 HiFi 可能更侧重于主观听感和品牌、外观等因素。
详细来讲,在技术层面对音频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是关键。例如,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总谐波失真(THD)、信噪比(SNR)等指标都需要用专业仪器精确测量。像Hi-end级别的功率放大器 THD 可以达到 0.001% 以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失真,真实还原音频信号;而在扬声器上,频率响应曲线也需要符合科学标准。理想的扬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应该在人耳可听频段(20Hz - 20kHz)内尽可能地平坦,以保证不同频率的声音都能均匀地重放。
简而言之,相较于传统 HiFi 可能存在一些仅凭主观印象来判断音质的情况。科学 HiFi 则是通过严谨的双盲测试等科学手段来验证设备之间的差异。
羽的包装比较小,开箱仪式感要弱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说的“科Fi”强调的更多的是品牌方在最终发售前,经过严苛的硬件配置搭配、输入输出接口筛选、权衡定价考量时的“标准”,通常都相当客观
并非常追求整体的“一致性”。
这放在台式桌面系统的解码器、耳机放大器、界面、外置声卡甚至是效果器中都没问题,但如果一个本身就以“科Fi”见长,并深耕台式系统的品牌,突然推出了一款带有独立调音电路的入耳耳机,它又是否足够“科Fi”呢?
提前总结下吧,在我看来,拓品第一款监听耳塞ArpegEar羽(以下简称羽)就是一款拥有“科Fi”核心理念,追求整体的“一致性”的产品
为什么突然推出羽
相信这是不少资深发烧友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也在夜深人静头脑清晰时问了拓品产品经理这困扰我的问题。他告诉我,目前拓品在台式民用HiFi和专业音频领域已经有了不俗成果,在做市场调研时他们发现,很多朋友都希望在或欣赏音乐也好,或承接为生产力工具也罢时,能够有一套欣赏音乐的高标准扬声器,而ArpegEar 作为 TOPPING 品牌的重要支线,就“承担”着这样的重任,羽就是这样连接拓品高性能高还原标准理念和消费者的“桥梁”,也是拓品丰富自家产品线不可或缺的一条支线。
而羽之所以会使用PTC调音电路,提供最高达到16种不同风格,也是出于对消费者不同使用场景的考虑,而非单一欣赏音乐。比如在拓品产品经理就告诉我,像通过拨杆可以对低频进行2/4/6dB的固定参数调节,是因为这样可以让音频工程师在进行混音工作时,能找到低频比如鼓声是否有问题,同样高频也是同理;而对于需要进行现场返听的歌手,则通过拨杆固定参数调整,也可以快速调整到能够让自己完全进入状态的档位;对于需要高还原的创作人,则不需要调整任何拨杆,直接使用默认档位就能够准确还原声音。
对于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而言,就可以“百分百”利用拨杆来折腾搭配,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了。
在我看来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即忠实还原的一致性,是独特的电路设计和DLC类金刚石振膜作用结果,也是拓品这品牌对于声音调校的理解,前者是果,后者是因,他们都是对于“科Fi”最核心的理解:科学的严谨性。
那声音是否“科Fi”呢?
而我想表述的另一重要观点在于,“科Fi”更多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态度”而非卖弄技术。毕竟对于鱼龙混杂的入耳耳机市场而言,市面上有太多存在堆单元和技术但声音是一坨的高价位塞子,而有高声音还原一致性的羽,除了价格不到千元外,在声音表现上也同样值得长时间折腾。
在详细聊声音前,有必要先来聊聊驱动,也为大家打个“预防针”,羽因为内部使用了四档位调节开关,从官方资料来看应该是使用了电阻调节模式,80欧姆的阻抗在单动圈入耳中并不常见,因此想要完全驱动开,在我尝试了从入门小尾巴到旗舰播放器后,建议大家“一步到位”直接选择便携播放器,并开启中增益。
先来按照我自己喜好来个不同档位配置推荐,最后聊聊不同配置应该怎样选。在搭配了飞傲CP13、ONIX ALPHA、海贝R8二代后,最符合我的“听音观”配置是只拨动第二组开关,在这档位下会让低频提升4dB。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恰到好处的低频氛围,建议打开这选项,其他保持不动,在这档位下,虽然在不同播放前端下的声音会有不同,但低频氛围感的营造都是大差不差的,如果保持全部关闭或者开启1、2开关,低频氛围会过薄或者过厚,前者在听BGM时会缺少厚度,后者则会略微有些肥大。
此时搭配飞傲CP13时的中频人声亮点颇多,虽然绝大多数飞傲播放器调音是较为直白中性的,但CP13因为本身是磁带机,加上在硬件配置上又多了针对模拟味道的特殊优化,因此在耳机搭配上还是比较“挑搭配”的,搭配得好就是人声利器,如果搭配不好就会让人声过冲过亮。在只开启2号档位开关时,不仅没有其他同价位耳机或干瘪刺耳或肥大混沌的声音表现,反而能够在忠实还原基础上,增强一定音乐味道,这时候三频是相对均衡的,也让中频人声有不错的加持,注意这里的“加持”主要说的是素质和听感,素质上突出人声线条感,人声结像非常扎实,声像距离合适不偏不倚,男声适应面要好于女声,在表现一些老派港台略带颤音以及沧桑感的周华健这类歌手以及带有甜美滑润嗓音的流行男团都有很好的控制力,加之本身中频密度就比较大,因此在气韵、韵味、口型上要更饱满丰腴。而低频则体现一种“游刃有余”的控制力,虽然放在2档位提升了4dB,但也不要期待会大幅增加低频量感,整体依旧是相对克制的,只开启1档位以及1、2档位都开时,凝聚力和弹性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时低频量感充沛同时,也保持了高瞬态速度和比较宽裕的微动态变化,让低频变化层次感会更为出色。此时的高频则同样是克制内敛的,在延伸泛音上非常接近在我之前去过的中山音乐堂时的那种听感,非常追求高频的整体均衡性,而非抓耳感,器乐结像扎实线条稳健,当然在这种模式下会有些过于板正,如果喜欢比较灵动活跃的高频以及更为充盈的泛音,可以开启4档位来增强高频表现。
搭配ONIX ALPHA、海贝R8二代这类比较有特点的旗舰播放器时,不开启任何增益衰减档位,这时候曲线更加接近哈曼。需要注意的是,接近哈曼并不意味就“索然无味”了,而是会还原整个音源特点,比如所搭配的播放器是什么风格,所播放的音频文件又是什么风格,都会不遮掩直接表现出来。在这档位下,会“放大”前端播放器特点以及音源问题,所以我建议如果不调整任何开关,想“原汁原味”感受拓品羽的高还原一致性,要尽量选择高规格音频文件。
如果要让我回答,是喜欢放在2号档位搭配飞傲CP13的声音;还是喜欢全部关闭搭配ONIX ALPHA、海贝R8二代这类比较有特点的旗舰播放器,我最终还是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更加强调整体性,而非单独频段的提升。
这样的“整体性”是三频加声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靠单独频段来拔高,这也和前端播放器有很大关系,比如我就非常喜欢用ONIX ALPHA来听《最后的莫西干人》,这首曲目在这套搭配下和用海贝R8二代来听是两种感受,ONIX ALPHA本身就突出背景和分离度,搭配羽本身并不贴脸的中频人声,就能感受到那种浩渺苍凉、悠扬悲壮的情愫,开始的沙锤声音清晰可辨,顿挫有力,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由远及近的动态感,此时并不突出瞬态速度感,因此会比开启高频增益更耐听一些;换到海贝R8二代就非常适合听威廉姆斯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帝国序曲》,这时整个低频和高频氛围就会融合起来,管弦器乐高密度、浑厚略带金属光泽的质感就体现出来了,在高增益下形体感会进一步增强,如果觉得过于注重器乐音色还原而少了一丝活跃感,可以适当开启4档位,这时候的声场会同时兼顾横向和纵向,整体呈现出扇形,横向宽度要好于纵向,不过因为本身耳机定位监听关系,高频所营造的空气感会弱一些,并不太适合听大型古典编制。
以上用了大篇幅来讲个人搭配喜好,最后来聊聊官方给出的搭配建议适合听什么音乐吧:
全部关闭:适合器乐,注重人声和器乐还原,可以搭配一些有特点的播放器。
拨动1其他关闭:适合现代人声流行,可以搭配一些偏暖前端。
拨动2其他关闭:较早的港澳人声流行,男声优于女声,建议搭配一些偏暖前端。
拨动1+2:同上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拨动3:轻音乐
拨动3&4:女声,这时中频有最佳听感
拨动4:小编制、三四重奏
小结:
拓品羽自从拿到后我就一直在折腾搭配,一方面是在不到8百元价位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可玩性,另一方面是这背板羽翼的造型也确实好看,拿起来在光线充足环境下微微晃动就能看到内部的羽片会随着光影变化,时而明,时而暗,时而亮,时而灭,非常有意思,谁再说拓品设计刻板就真可以把羽怼他脸上。
回到题目,拓品ArpegEar羽耳塞够“科Fi”吗?我想经过了听感分享,大家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让我回答,这是能代表拓品“科Fi”内核的产品,这次更是在保障对于科学严谨性态度和对声音完整性追求为大前提下,把更多选择权交给用户,为用户“创作”出更多使用场景,这才是科学普惠的价值所在。
优点:
注重声音音色还原同时还有丰富的可玩性。
线材非常柔软
价格实惠
缺点:
阻抗高比较难搭配
外观色彩较为单一
包装比较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