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

komowk komowk 2024-11-25 13:59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aune,这个牌子给了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

 

他们把『正路』,做成了一种声音风格。

 

本身不是先声夺人的选手,反而是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把功底、均衡性以及四平八稳的声音当作核心卖点来做。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之前试过的耳机 Jasper、小尾巴 Yuki 是这样,我自己放在台头常用的 X1s GT 也是。

 

它们给我的一种定调性的「一分钱一分货」,就是在去除一切龙飞凤舞的点缀以及各种各样的风格和自我偏执之后,这个价位的产品应该是怎样的样子,以及你在这个价位段落上最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平衡,就是 aune 给你的答案。

 

对,所以我想试试。

 

除了赶紧在广东回暖之前多用几次头戴式耳机,以及对这种金属格栅外栏的设计有偏好之外,我还想知道在我射程范围内的传统头戴式耳机要表达均衡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大而稳,稳而轻

 

aune 的包装很简单,标准的大型四方盒加上白色封套设计,耳机造型照占据了盒面右侧大部分的位置,左侧放置 LOGO、耳机名和 Hi-Res 小金标,这排列刹那间会让人有种索尼大耳包装的味道。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拿出封套展开包装后看到的是耳机,此层的吸塑会有绒布包裹,运输的时候能有保护的作用。

 

但可能是耳机体积太大的关系,在保留固定吸塑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可能再塞一个收纳包了。如果 aune 可以直接用收纳包做内部固定就能够解决问题了。毕竟对于这么大而且又不能折叠、头梁结构也相对复杂的头戴式耳机,如果真的需要带出门用,我会觉得自带定制的收纳包会更好。

 

只不过,AR5000 的设计和使用模式决定了它更多的时候应该优雅地放在一个金属支架上面,然后在固定的房间里面使用。如果你不需要经常点到点地切换使用场景,那买个支架就可以了。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但其实,用这种尺寸的洗漱包就可以了。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配件也比较简单,除了耳机本体就只有一条全 3.5mm 的耳机线。

 

可能这段时间被一些「配件狂魔」惯坏了,看到配件上如此清简的 AR5000 反而有些不习惯。虽然这样就能够开声了,但如果要搭配台机使用的话,AR5000 能出厂自带一个 3.5mm to 6.5mm 转换头就更方便啦。

 

对,目前 aune 有推出 X1S GT 搭配 AR5000 的销售组合,如果打算买这个组合的话,就要自己补一个 6.5mm 的转接头,又或者给 AR5000 上一条 4.4mm 的平衡升级线了。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来到外观的部分,AR5000 用了经过 CNC 工艺加工处理的圆形金属机身,表面加上了一种名为「流沙金」的图层,仔细看会有一种淡淡的香槟金的感觉。金色会稍稍有些偏红,可以和内圈上的红色滤网搭配。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Aune AR5000 放在圆环中间,唤醒底部则印上本次使用的 MLD 单元标志,无论是金属带来的扎实感还是表面处理、配色带来的高端感,AR5000 都已经处理得很好了。

 

佩戴感方面,如果你是习惯了日常可以便携出行的头戴式耳机,那 AR5000 给你的感觉还是要大一点。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你整个人做到椅子靠背上时,耳机就会限制你转头的角度了。(笑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头梁是传统大耳的设计,用起来倒是没有差别。耳机的延伸部分在内外头梁的连接处,延伸长度加上可转动的耳罩,佩戴贴合度也很高。耳套松软,佩戴调整完成后还是颇舒服的。

 

但佩戴时需要调整好头梁和耳罩的位置,不然耳机的重量集中到耳罩上,佩戴感变得奇怪的同时也比较容易累。

 

耳罩的尺寸不算小,但对于我这种耳朵相对比较大的人来说还是会吃紧一点。要是能做成椭圆形,尽可能在覆盖的空间里面多留一些余量,日常戴著眼镜使用压力也没那么大。

 

不难,不易

 

配置方面,AR5000 用了搭载 50mm 开放式动圈单元。

 

对于一个常年使用便携式头戴,用到 40mm 已经觉得厂牌「开恩」的人来说,50mm 的大尺寸单元可以说是从尺寸数字就开始渗透出它的吸引力了。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aune 在单元上加入了 MLD 多层分布式补偿振膜技术,厂方表示这种技术有平衡刚性和阻尼的作用,可以减少大尺寸动圈单元的振动分割问题,降低全频段失真的影响。

 

单元面板用了优化过的大倾角单元面板,搭配相同的倾斜设计耳罩,以保证纵向声场表现。耳机外在的格栅开孔适用于帮助后部气流扩散,提升声音扩散的自然感和开阔感。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耳机内部搭载了 aune 新设计的声学悬挂和气流系统,这样有助于提升振膜运动的线性度和平衡换能器内部的气压和声速,让低频更有力的同时保证了耳机的大动态表现。

 

讲完配置之后,就到试听环境。

 

面对阻抗 28 Ω,灵敏度是 108dB 的 AR5000,当然就什么都想试试啦,我最初列出的测试列表还挺多的,手机连著小尾巴、索尼播放器、耳放和桌面 DAC 都想试试。用最能发挥耳机的组合来定调,然后其他则试试「推与不能推」的可能性。

 

但在将手上这些设备都试过之后,将测试的播放设备锁定为最后三款之外,还遇到一些「神奇」的状况:

 

第一个,索尼播放器。

 

对,大家都知道,索尼播放器在推力上的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梗了,这里没有用 M11 Pro 和 N6 ii 就是因为想试试更新到 NW-ZX700 系列之后能不能直接连 AR5000。

 

答案其实也符合预期的,就是——不建议。

 

在这个 NW-ZX706 搭配 AR5000 的组合里面,整体表现就是有点——需索。

 

开启自带的高增益模式,AR5000 也能有「够声」的表现,只是声音偏干和噪,有点刺激,尖锐的表现和 AR5000 应该有的效果。

 

如果关掉高增益,声音会顺滑一点,但还有些生硬。此外,这样低频就会暗下来,NW-ZX700 确实不太适合只推 AR5000。

 

当然,没有 4.4mm 平衡线的我也给它增加了难度。不过直接输出的话应该也差不多。

 

最后,还是当个播放源吧。(笑

 

第二个让我觉得比较神奇的是,我的 MacBook。

 

我的 MacBook 是 Intel 世代末期的 2018 款,没有跟上 Apple Silicon 计划的话就算是 16 吋版本也不会有高阻抗耳机支持。

 

不过直接用 3.5mm 接耳机听得话确实不那么费力,音量比平时大不少是真的,但还没有明显的需索和乏力的地步。但仔细听得话,AR5000 在动态表现上会比日常接桌面 DAC 和耳放要明显弱一些,但显然不会到 NW-ZX706 的地步。

 

感觉,有时候偷懒用来看看视频听听 Spotify,或者剪片的时候简单听听音频也可以。(笑

 

OK,要到真的试听环节了。

 

台头的组合必须有,这里用了 Mac mini 透过 ddHiFi TC09BC 接 X1 GT,接上之后用 iTunes 播放自身 CD 转录的 ALAC: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除线材外的官方标配,出来的感觉就是非常规矩的 aune 声。

 

声音干净、细腻、绵滑、从容,面对「吸饱氢气再唱歌」的 T-Lam,AR5000 + X1GT 这套西装可以说是完美定制。

 

再听林伯以前的编曲时,有种喃摩佬回归初染尘世的文青那种感觉。(笑

 

乐器不多不复杂不堆叠的时候,AR5000 可以让你更专注的回到歌手身上。细腻不锐利的人声刻画,听气声的吞吐以及演唱时细节的「口水声」时,AR5000 可以给出一种顺滑入耳的舒适感。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对,这是一种类似神之手单手操盘,介乎「漂与不漂」之间的状态。

 

细节很清楚,不需要太用力就能够听出来。但也不像数码后期一样透过锐化来增加清晰度,入耳顺滑不硌喉,听久了不容易腻不容易累。

 

整体是一种,听起来舒适度高的三频均衡。

 

当然,X1 GT 接自带原线时声音会有点薄有点「奀」,用增加能量感的线再兜兜底话,声会入口会再饱满一点,AR5000 也是很轻松就能够将变化展示出来。

 

想试一些贴地的组合,例如上简单一点的小尾巴,这里用了还是 Cayin RU6,然后还是一首 T-Lam 的歌: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换个小尾巴再试试 CF x J1M3 这个音效变多、增加颗粒感的版本,AR5000 很容易就将 RU6 R2R 的味道和特质传达出来。

 

鼓点饱满厚实,而且每次都能够精准地落在一个点上。加上了 CF 热衷撚声的特性,以及他在歌曲之间加的「小动作」,歌听起来有一种和林伯不一样的过瘾。

 

另外就,你会发现 AR5000 其实要启动起来也不算难。只要不是奇奇怪怪的播放设备,哪怕只要再正经一点,都可以。

 

在安静的办公室环境下,我用 H Gain 的 RU6,接 AR5000 的 3.5mm 原线,音量也是开到 26 就已经够声了。对我这种不太爱增大音量来轰炸自己的人,是一个很好的东西。(笑

 

而且,AR5000 也很受补。

 

试听的时候,我换过一条 4.4mm 的铜线,在接入小尾巴的数据线上也做过替换,AR5000 能轻松听出变化。对于想要玩线来调声调味的用家,这也是利好消息。

 

最后,就换上 ifi Diablo,轰炸一下自己的耳仔,再来听听另一张很热爱的 OST: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换上大菠萝之后,成件事就变成了另一个层次了。

 

声音从小品切换成大气模式,乐器结像清晰准确,播放 Main Theme 那首 Free Jazz 时,声音呈现出那种密集感,高速,开头那段连续快速的鼓点可以说是相当过瘾。

 

声场表现得很宽松,有宽于的空间做延展,「战斗开始用」开头尾声有渐渐延绵的感觉,放得很快但收得不急,Free Jazz 乐器多起来的时候也有足够的分隔度,不会糊在一起。配合整体干净的背景,以及声音丰富度高的 OST,AR5000 给人的是一种很精准的感觉。

 

不过,我个人不太习惯是,这个组合和「模式」下,声音会稍稍有点干身,有点「Mon 声」的感觉。很准确很均衡,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和味道,可能是为了后续的校声留个空间吧。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另外就是,AR5000 呈现的表现还是相对斯文,低频准和够用,但还不到拳拳到肉的感觉,声音也不算特别埋身,和听者保留著距离。

 

想要更加贴身的话,它未必是你的首选。

 

传递味道,也是味道

 

我会觉得,AR5000 是一款很适合我的耳机。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声音方面,50mm 的 MLD 大动圈具带来精准细滑的特质和声场表现的优势,让它拥有了演绎小品、流行曲要有的细腻,同时也有鲸吞大场面的优势,完美契合了我在动画 OST 和大量 Canton-Pop 的曲库。

 

自身门槛不算特别高的要求,还有「受补」容易发挥的性格,不管在自用和试机两个额层面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这个,也是我之前将其私心扣留的原因。(笑

 

另外,我会觉得,AR5000 是一款很标准的 aune 耳机。它和常用的 X1 GT 以及之前试过的 Yuki 一样,有著 aune 器材要有的特质:

 

「干净、精准、均衡、舒服」

 

可以一尘不染并舒服地表达声音,让用家在感受清晰度、细腻度,不会降低声音入耳的舒适度。

 

高质之外,也要保持耐听。

 

有人会觉得,精准清晰均衡是必要的基础,也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厂牌想要保持的风格。

 

听过 AR5000 之后,我觉得 aune 做这款耳机的时候是像站在两种概念的中间点上面。

 

一方面,透过自家的技术将均衡与正路的声音做出稳健的基础,让它配合用家的喜好做不同的发挥;

aune AR5000 耳机体验:是风格也是味道_新浪众测

 

另一方面,面对追溯清晰精准的用家时,这种基底就是对他们的要点。

 

「既是味道,也可以传达味道」

 

可能,就是我在用过 AR5000 之后,对 aune 这种「正路」的声音的一个最新的理解吧。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