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永不过时,马兰士PM6007+CD6007体验分享
此前分享过顶级HIFI音箱的入手指南,其中不少是无源音箱,作为补充,这次分享一下无源音响需要怎么选择转盘和功放。
在搭建无源音响系统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先选音箱,再选功放和转盘;还有些人,喜欢先选转盘,再选功放和与之匹配的音箱。这两种都是合理,同时这也是无源音响系统的一个优势,自由度高,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搭配。
一般的无源音响系统,都是由音源、信号处理和电声转换三大部分组成。某程度而言,有源音响系统和无源音响系统在本质上没有差别,有源音响系统只是将信号处理和电声转换组合在了一起。
若继续细分,那么还能将音源划分转盘和解码器,信号处理划分为前级功放(信号放大)和后级功放(功率放大)。在上世纪,音源和功放的搭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期的磁带唱片有着各自不同的录音特性,市面上的功放很难完全兼顾。
Marantz马兰士的创始人Saul.B.Marantz,就是因为对这个现象的不满,自己研发了能兼顾所有唱片的功放。在当时而言这可是一件非常优雅的事情,一个功放就能完美重现原声,不用再为磁带唱片搭配什么功放而烦恼。
谈到优雅地欣赏音乐,马兰士真的很懂,例如推出过SA7 CD机+SC7前级+MA9套装,其科技和美学有机结合的高颜值外观,极致优雅奢华。现在很多功放都是前级和后级组合在一起的,马兰士的CD600X+PM600X的CD机+立体声功放的HIFI套装简约又有现代感,一样很优雅。
PM6007 SPEAKERS接口
有人说现在还玩无源音响一点也不优雅,要将多个设备组合,还要复杂地接线。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无源音响的优雅是不过时的,自由度更高,还可以实现双功放驱动、双线分音等多种高阶玩法。
在无源音响搭建的音源选择上,据说是存在圈层的,听黑胶的认为比听磁带优雅,听磁带的感觉比听CD优雅,而听CD的觉得比听数播优雅。在我看来听什么都是一种选择,他们都只是一种存储音乐的介质。
无论选择哪一种介质,决定其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回放失真和录音品质,而不是物理形式。在数播刚出现的那些年,CD机因为有成熟的架构,高精准度时钟和高素质解码芯片,是更具备优势的。现在数播的素质已经提升,早已经不输CD播放机。
如果说高品质CD光盘更容易获得,而高品质流媒体不好找,那绝对是没找准方向,因为现在的唱片大牌,例如DGG,华纳,索尼都有推出正版流媒体的付费下载。一些DSD格式的无损音频,从指标上比CD还要优秀。选择CD只是一种情怀,收集和整理CD光盘是一种乐趣。还有就是我感觉听CD很优雅,就喜欢翻找、开盒、换碟这一系列动作,做一轮下来会很有仪式感。使用多次的CD光盘,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刮花,还可能有特殊噪音,别具个性。
实质上小孩子才会做选择,大人是全都要的。在音源上我选择马兰士CD6007 CD播放机,它支持CD和USB播放,兼容DSD、WAV、AIFF、ALAC、FLAC、AAC、MP3、WMA等多种数字格式,完全没有选择苦恼。
从马兰士CD6007身上,就会发现纠结CD还是数播是多么无意义的事情。我从网络上的拆解图了解到,马兰士CD6007是很典型的左、中、右三区布局。CD和USB的读取电路都位于中间,数位转换位于右边,电源位于左边。数位转换电路中,与高精度的系统时钟搭配的解码芯片是AKM的AK4490EQ,它有目前行业领先级别的低失真特性和宽动态范围。
DAC之后,则是马兰士特色的HDAM(Hyper Dynamic Amplifier Module)低通滤波电路,这也是纯净、充满细节感的马兰士之声的根源。现在的解码芯片差距越来越小,外围电路设计和调试才是厂商水平所在。马兰士声音的风格特征一直非常稳定,而且有延续性就是因为这些外围电路设计和调试的功力的深厚。
另外为了减少失真,马兰士CD6007采用了一大一小的双变压器,同时有多组专用滤波电容稳定电压,低频杂讯大幅度降低。所以无论是CD还是数播,其输出的线路都是一样的,都有很低的失真。只要数字母带的品质和CD相当,那么输出的声音肯定是一致的原音。
由于DAC输出的电平信号无法驱动无源音箱,所以还需要功放进行转换。一般是按电路来划分,有A类(甲类,单端)、PA类(纯甲类)、B类(乙类B)、AB类(甲乙类,推挽)、D类(丁类,数码)等等。假若从晶体管的角度而言,还会划分成石机和胆机。
HIFI发烧友比较喜欢入手AB类功放,因为效率高,能够把功率参数做得很高,动辄两三百瓦。盲目追求高功率是不太合理的,如今市面上很多无源音箱也不需要那么高功率的功放。马兰士PM6007 HIFI立体声功放也是AB类功放,不过功率就几十瓦,很多初烧会感觉小、不够用。事实上还是回到音源选择的标准,尽量选择失真少的设备,而不是单纯看功率。这也是为什么C类(丙类)功放不受HIFI玩家待见,因为失真较大。
关于音源和功放的搭配,在HIFI烧友中就曾经流行过“直驳”的玩法,就是CD机不经过前级功放,直接接后级功放。还有很多CD机具备耳放,有些烧友还会用耳放直推,认为这样连接损耗更少,音色更纯。例如马兰士CD6007就具备耳放,芯片使用了双OPA1678,再加上HDAM-SA2电路修饰,硬件不输中端定位的DAC耳放,高增益下直推是可以发声的(马兰士CD6007针对不同耳机,有三档增益可选)。但是这样得到的声音往往会偏暗,而且动态和速度感都要比接入前级功放时稍逊一筹。耳放接口是专门为耳机设计的,像CD6007这种还会有闭锁电路,当耳机断开时自动关闭耳放。因此还是选择一款合适音箱的功放,才能更好重现原音。
选择划分前后级的分体式功放,就要考虑接口和阻抗匹配。接口匹配这个很好理解,不同接口就无法连接。而阻抗匹配上,一般而言后级的输入阻抗应该大于前级输出阻抗的5-10倍。现在更流行的是选择合并功放,因为很多人在搭配前后级功放的时候,往往都是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往往是很固定的几款组合。选择合并功放,摆放还更简洁、优雅一些。
分体式功放不一定就比合并功放好,往本质说还是要关注电路设计的优秀与否。只要马兰士愿意,完全可以将PM6007改成分体式功放。但是它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必要。PM6007使用的是离散式电路设计,有电流反馈技术,保证音质纯净放大,即使是合并式功放也有很低的失真。另外PM6007电路上具备DAC和HDAM-SA3高动态放大模组,保证了清晰音质和马兰士之声的表现。
马兰士CD6007和PM6007都使用了AK4490EQ作为DAC芯片,也具备HDAM电路。从设计而言就非常的配合,因此对于音源和功放的搭配,和前后级的搭配原则是很像的,尽量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甚至直接是入手套装,就能轻松地欣赏到优雅的原声。
实际上我非常喜欢马兰士CD6007和PM6007这套搭配,在我这个不到20平的小客厅里,它完全能搭配主流的音箱。即使是30平那种空间,只要灵敏度88以上的音箱,也很好推动。
PM6007还带有低音炮输出,搭配书架音箱的时候,还可以另外添加低音炮,使得更好还原一些电音或者雷鬼音乐的低音。
HIFI烧友最喜欢说的话,就是用“耳朵收货”。因为音响系统的音质好坏,不能单纯依靠电声参数来判断,最重要的还是人耳聆听。聆听不是玄学,确切来说,是有专门的评判标准的。
聊到听音,大家肯定就会想到各种耳机、音箱毒文的评价,各种华丽的辞藻和比喻。理论上来说听音不是这么主观的,还是有客观因素的存在,例如基本的音量、音色和音调,往深里说就是声压、频谱、动态、瞬态、串音、噪音等因素。
即使是主观的评价,也会有一套标准,例如说响度、音高、空间感、平衡感、清晰度、明亮感、柔和度、丰满度等,有时候还会有很抽象的评价词语,例如温润、干涩、浑浊、单薄、灰暗、粗糙、尖锐等等。主观因素是很好判断的,例如顺应AK4490EQ的特性,我这台马兰士CD6007有两种滤波器可选。Filter 1是Sharp(陡降),混响使得低音更有能量感,声音也更立体;而Filter 2是Slow(缓降),无混响,能够更精确还原原音,细节感会特别好;二者的区别,在客观因素上就非常好判断。
很多时候听音乐和欣赏画作一样,是需要一点入门指南的。不同的体验标准,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例如喜欢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人,会更加关注声音的声场,例如高频泛音是否清晰,低频下潜度是否达标;但是听习惯了书架音箱的人,特别是老式书架音箱的人,往往会以为那些高频泛音是杂声,认为声音不纯。还有一些人因为年龄原因对高频声音不敏感,会感觉声音不够明亮。就以手上的马兰士CD6007和PM6007的播放效果作为标准,开聊一下怎么样才算是高品质听音体验。
欣赏一套音响,我喜欢首先聆听钢琴曲,而且倾向播放贝多芬的奏鸣曲,例如第八号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号奏鸣曲《月光》、第二十三号奏鸣曲《热情》。其中尤其喜欢播放的是《月光》,因为它的音调变化非常明显,如果这个变化都表现不好,那么这套无源音响组合肯定是失败的。马兰士CD6007和PM6007输出的《月光》琴声是非常透亮的,而且无论高音还是低音都极具弹性,华丽且优雅。
然后针对空间感,我喜欢使用管弦乐进行测试,例如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的演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组成,这三种乐器特点鲜明,搭配一起又非常的和谐整体。喜欢播放的是舒伯特的《D小调第14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和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判断标准很简单,只要各声部配合平衡,定位精准即可。马兰士CD6007精确的双晶时钟,完全有能力丝毫不差地重现原音的自然声场和和谐感。
功率足不足,那么就要听交响乐,因为交响乐不仅仅有很强烈的空间感,或者说厅堂感,还有气势磅礴的旋律,譬如说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和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有人说马兰士之声,就是一种温润细腻的感觉,那么在交响乐中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播放《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第三章的时候,小提琴的声音很温润,而管乐的声音则很细腻,特别是仿佛急行军的那一部分,小号、圆号、长号的声音铿锵饱满,不仅听觉,皮肤的触觉也能感受到那种气势。
瞬态肯定是电音的表现最能展示,聊到电音我特别钟情于A神Avicii的作品。那一首《Wake Me Up》的旋律很强烈,因为混搭了乡村乐,所以特色很鲜明。需要留意的是,若不是马兰士PM6007这种具备电流反馈的功放,在重现强劲低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削波失真,声音明显刺耳,而且有破音。
流行曲播放上,很多人其实聆听的都是人声。老烧很喜欢播放女声是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或者泰勒的《Lover》,男声是腾格尔的《天堂》或者《我的故乡并不美》。他们声音主要是频率范围很鲜明,很集中在100Hz-4KHz范围,人耳刚好对这个范围是最敏感的。聊到人声,那真的是马兰士的强项,非常的有感染力,女声温润醇厚,男声庄重厚实。
实际曲目欣赏的时候,还和当时的心情有关。浮躁的情况下,平时感到明亮的歌声,此刻往往会感觉刺耳甚至厌恶。所以我喜欢马兰士CD6007和PM6007这一套组合,翻找、开盒、换碟这一系列动作很优雅,也很能平静心情。因为是无源音响系统,所以能够换不同的音箱进行搭配,是一种折腾的乐趣。作为定位大众的产品,价格也不高,目前618还有优惠活动,很值得入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