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一百万装修,先跑半年工厂,床垫放踩雷攻略
大家好,我是专精在家居改造领域踩坑趟雷的怨种创作小能手,木有灵魂。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应该已经开始笑了,毕竟我确实非常擅长在家居改造领域花冤枉钱。举个例子,别人选购床垫的逻辑是精挑细选翻遍攻略,我的脑回路那就是先买个贵的体验体验,毕竟最好的攻略就是亲身体验。于是乎,钱花了,人爽了,过了两年一掷千金的海淘席梦思黑标床垫不贴合了,腰酸背痛只能把几万的换成了几千的,豪华床垫成了保姆阿姨的隐形福利。
也许你觉得我在炫富,事实上我……也没啥好辩驳的。但在我看来,能通过对好产品的解构和消化形成一些一手经验,也是好事,倒霉我一个,造福千万家,何尝不是一种大爱呢?于是我在网上分享踩雷指南后,瞬间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认可和点赞,你们的每一次反馈都在提醒我,大傻子,你又浪费钱了。
所以当我宣称我开始改造魔都的老房子时,评论区沸腾了。一个买小物件都能花上千儿八百的生活家,赶上一间一百平的房子,那节目效果岂不是杠杠的了?坦白说,我最开始的时候真心是抱着经济实惠装修的方向去的,把网上各种10万硬装精打细算的攻略看了个遍,结果这知识它就是不进脑子啊。最后预算表一拉,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空置损失一算,好家伙,七位数了。
但这百万预算,不仅仅只是“怨种”消费,更包含了我对装修设计、材料细节、人工落地的全面品质追求,也实打实花了半年时间跑遍了装修里各种“黑盒”环节。举个例子,每平米200到2000元不等的设计师,每个都深入聊过;装修里大家不一定特别重视的建材软装,从床到柜子,都直接跑到了佛山成都江浙的工厂里,主打一个批评空调必须先学会制冷。
所以,这装修一年多,我自己算是真金白银自学成才,成为了装修盲盒里的开盒区专家,有源头调研和真金投资两个学习大杀器。为了不让这份知识白瞎,尽管996情况下更新速度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立下了宏图大志,至少要在今年底之前把这个系列科普从装修前准备到最终竣工的攻略,都给大家安排上。此处建议有掌声、点赞、收藏、笔芯。
今天,作为系列的第一篇,我主打一个趁热,先把最近刚刚跑完的工厂溯源调研之床垫篇给大家呈上来,毕竟装修是个大工程,但人人都会买床垫。作为本平台的10万+高频床垫区创作者,床垫到底有哪些雷区?工厂里能看到选床垫的哪些门道?且听我细细道来。
作为非著名床垫区科普小能手,我曾经不止一次和大家分享过,床垫本质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了,许多商家就像搭乐高一样把床垫的各层材料组织拼装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款款软硬不一、体验各异的床垫。
因此,了解床垫的结构构成和材料使用,对于理解和选购床垫来说特别重要。简单用自家的床垫给大家看个大概,一张舒适的床垫,从上到下一定分成几个层面——面料层、填充层、支撑层,分别对应不同的材料。
面料层,也叫做绗缝层,和人肌肤相亲的主力军,也是床垫贴身舒适感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成熟的床垫品牌都会通过织物配合轻填充的方式,让你感觉贴合且舒适。因为肌肤相亲,绗缝层的核心目标是舒适度高,且安全性强,这几年的发展方向也是以除菌抑菌为主,同时通过高支数面料提升躺着的体验。比如著名面料品牌贝卡特,主打就是一个抑菌。
填充层,也是材料税的重灾区,各种酷炫的发明主要集中在这一层。什么云感棉啦,什么超柔弹性棉啦,看起来都不像是人间的东西,但最后就会发现,它就是一柔性海绵。这里直接援引我之前万字床垫的核心内容,和大家说道说道,市面上最常见的到底是哪些填充材料。
上面这张图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亲乳棉一直到最后的棕,硬度持续增加。严格意义来说,部分记忆棉、乳胶、3D材料是相对比较高成本的,其他大部分材料,掏心掏肺地说,真不值钱。而且老床垫很少有这么多材料可选,一般都是海绵、棕这种材质,还是相对低端的款式,过期氧化是常见的问题。
最后就是底层支撑层,相比于填充层的百花齐放,支撑层看起来非常简单,就一个玩家——弹簧。从功能上看,弹簧起到的作用就是支撑起填充层,为床垫睡感提供最完整的支撑力度,常见的有两种。
其实道理也特别简单,因为床垫本身产业化成熟度足够高,所以为了能够卖出溢价,床垫行业的交付向来是概念先行、工艺黑盒、选购错位这些毛病的集中地,也导致无数人在买床垫的时候踩雷无数。
第一坑,营销过剩
首先给大家看一张网图,当你看到这个床垫分层介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是我的话,大概率就是黑人问号,这些都是啥?
事实上,如果翻译成人话,其实我们在上面都学习过了,无非是某种海绵、某种织物、某种弹簧、某种乳胶,但这样的大白话咋能赚消费者钱呢?于是乎,各家床垫厂商变身为造词学大师,你发明一个梦幻包围棉,我创造一个3D生物学支撑层,葛优老师有云: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在术语的海洋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特别容易贡献智商税,花大钱踩大雷。
第二坑,工艺黑盒
床垫领域很少有玩家主打可视、透明理念,除了不希望让用户开盲盒挖出来里面到底是啥材质,也确实有很多制作工艺上的雷区,被藏在了床垫洁白如雪的包装之下。
下面是一张我租房时房东提供的老床垫,当时因为废弃了,卖给废品处理,师傅当场开了个盲盒,看到里面这花花绿绿的合成海绵,只能说上一个房客承受了太多。类似的操作,在看似低价的性价比床垫里,并不少见。
另外一个对安全影响很大的要素,就是大家都很在意的甲醛。事实上,如果床垫厂商正规,用的是品牌供应商提供的面料、海绵、弹簧,基本上都是没问题的,可为什么大家还是会反映某张床垫“味道大”、“不舒服”呢?魔鬼藏在细节里,胶水是一大问题。
床垫在各个面料层上,为了固定不滑落,就会有不同的粘合手段,讲究的厂商用的是缝线,但费人工;大部分用的是胶水,但高品质胶水和低品质,差的甲醛排放量起码有山那么高。如果分层多、粘合面积大,刺鼻味道,甲醛排放,难以避免。
第三坑,交付落差
即使躲开了前两个坑,依然有很多人反馈床垫“不舒服”、“溢价了”,本质上是因为床垫从选型到交付中间有落差,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但坦白说,这里厂商能做的事情不多,需要用户更多努力。
第一层落差,来自于“我想象中的床垫”vs“实际睡起来怎么样”。床垫是个系统科学,不同材料组合出来的睡感千差万别,很难用“软”、“硬”这些度量统一评估。线上买床垫,基本上都很难和用户的个人预期完全匹配,毕竟每个人对于身体的需求和睡感的把握都是千差万别。毕竟床垫是个不便宜、长期使用的大件,真诚建议每个对床垫有要求的朋友,还是应该线下找门店试躺至少1-2小时,只有长期、持续的试验,才是舒服与否的第一标准。
第二层落差,则是因为床垫本身的物流流程很复杂,作为一个超大、沉重的物件,物流本身带着许多雷区。举几个例子,下单后物流到家需要多久的等待期,据我所知有的夸张的需要等1-2个月;第二个点,物流是送到楼下还是送到家里,床垫这几十斤的分量配合体积一般人还真吃不消;第三,床垫的体积多大,家里的电梯是否能装下,装不下的话上楼费多少?以上问题,别看都是细碎问题,现实里我起码有4-5个朋友,因为物流延期、电梯装不下、上楼费额外加了一千多等问题,预算击穿不说,还实现了一把雷区蹦迪。
洋洋洒洒说完回头一看,坑之大,几千字装不下,真心是,一把辛酸泪。如果你懒得折腾,对睡感没有精细化要求,之前推荐的金可儿、雅兰、严选、栖作,都是成品中的战斗机。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床垫本身的生产如此标准化且简单,但装配与组合又存在这么多的不确定性与不透明性,或许大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粉丝卖出了鱼翅的价格,或许性价比品牌背后是某个触目惊心的小作坊,我一直以来的建议就是——不差钱上品牌,性价比要线下。
与此同时,走进一家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足够高的床垫工厂,也成为了考察产品是不是靠谱、学习行业一线知识的最佳途径。尝试联系了一些之前熟悉的品牌,最后刷脸成功,在我一直很心水的国产DIY全透明床垫品牌栖作这边得到了一次去工厂一线打卡的机会。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也都知道,我自己在几年前剁手了一张栖作的个人定制DIY床垫来平替因为太软没法再长期自用的黑标席梦思,超乎预期的品质和安全性都相当令人满意。而且在当时几乎99%的床垫品牌都是不可拆卸、不可直视的床垫内包情况下,栖作的床垫都是完全可以一层层打开和拆卸DIY的,非常方便了解材料构成和品质,环保性安全性更不用多说。后来给大家写了这么多期床垫科普,能拆卸方便展示的栖作床垫简直就是半个教具。
这次能带着相机去现场打卡,我个人来说还是挺激动的。一方面能和大家一起真正走进一家品质还不错的床垫工厂,一起看看真实的生产工艺和细节;另一方面也稍有忐忑,毕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品牌,主打的是安全、透明、品质,客观中立地审视工厂,希望可千万别翻了车。
栖作的工厂位于成都,真正来到厂区的第一反应就是,确实挺大。
就和之前说得一样,床垫本身已经不仅仅只是个作坊产品,而是实打实的材料组织与装配工艺,因此有销量有人气的床垫品牌工厂规模都不小,毕竟规模起来了才能保障出货量和生产效率。同时,相比其他标准化床垫生产基地,栖作本身主打DIY的理念,所以床垫涉及到更多元化的材料选择和组装逻辑,相应的备料也会比其他工厂更充足一些。
对我来说,最感兴趣的第一站就是原材料区,因为这里是最方便上手感受床垫几十种不同材料的前线。如同之前介绍的,材料区堆砌了非常丰富的各类原材料。举个例子,仅仅是顶上的绗缝层,就包括了早期版本的白色进口华夫格面料、后面融入了棉麻材质的亚麻色华夫格,以及一些更创新的款式。根据用户对色彩、吸湿性和保暖性的要求,被应用到不同的床垫上。
可以说,工厂的这片区域本质上就是生产商的军火库,秀的就是实力。茫茫多的海绵,从超柔软的记忆棉到硬度堪比砖的高支撑密度海绵。一片片的弹簧,整网的、独立袋的,应有尽有。
亲手看到一线实物,也能感受到供应商的品质是比较让人放心的。比如整网弹簧都是礼恩派的,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全球最顶级的弹簧供应商,大几万的席梦思丝涟也都是同款。
除开成品原材料之外,本身栖作因为DIY的特性,也支持许多偏手工缝制类面料或者材料的选择,现场也能看到不少手活麻利、一看经验就比较丰富的老师傅在完成一些复杂工艺面料的生产和优化,比如内衣棉的填充、部分手作工艺面料的缝制等等,整体看下来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虽然我是大工业流程的信徒,但床垫这个贴身产品确实有一些舒适度是机器无法实现的,师傅靠谱,用户享福。
看完了原材料的摆放、加工和生产,第二个我比较关心的部分就是生产工艺,因为床垫本身是个家居领域的大件,同时也是一个人每天至少7-8小时乃至更多时间亲密接触的特殊商品。特别是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用户,一个最大的诉求就是安全、环保、到手就能睡。
之前在买栖作的时候就发现,基本这个牌子的床垫不太需要散味,透明、可拆卸当然是其中部分原因,但也对它们的生产工艺很感兴趣。等我以飞快速度把庞大的厂区绕了一圈后,大概有了些核心观察。
首先,整体的生产工艺上,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拼得更多是细节,安全生产环境和流程管控。这一点上,现场的感受是比较强烈的,无论是工厂管理、安全生产的标准和标语要求,还是在场的师傅专业度,得益于成都作为国内几个头部轻纺织和家居生产集群基地,确实是比较高水准的。
其次,床垫本身为什么会有安全风险,核心还是胶。毕竟各大填充层供应商,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品质厂商,不太需要担心海绵、布料或者弹簧会有环保安全问题。床垫的异味很大程度来自于各个填充层、弹簧的袋装等环节里粘合的胶水。毕竟有胶必有甲醛,相比缝合来说胶水的门槛低速度快不费人工,所以粘胶是普遍现象。
而在栖作这里,看一眼生产前线,就知道为啥没味了,因为主打DIY可拆卸,从根上就杜绝了使用胶水的可能。为了确保材料的透明性和DIY环境下用户可以随时拆卸、更换或者调整内部填充,所有的材料都是通过布纺袋独立袋装,以魔术贴的方式组合的,现场看一眼就知道,彻底没有了胶水的用武之地。
而在一些特定环节上,这次也确实看到了网页上宣传的一些特殊工艺。比如,独立袋装弹簧一般需要给几千个弹簧套装独立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弹簧集群,这里就能看到全程通过超声波缝制把独立袋封装起来,而不是大部分品牌喜欢的粘胶组合工艺。
另外,在一些绗缝层、侧包围的固定上,有专门的手工缝制工艺,虽然成本会拉高一些,但整体上的安全性确实让人放心。
前面看到的原材料品质、存放、独特的生产工艺,都确实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主打DIY、可拆卸、安全环保的床垫品牌,在现场生产环境上一些独特的设计和投入,带来了更好的品质。
但反过来说,大工业化时代,个性化就意味着更多的工序、更多的人力投入,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这些成本理论上都需要消费者买单,而栖作这样的国产品牌毕竟还是新兴玩家,没法像所谓海丝腾、席梦思这些国际巨头一样大力做溢价。所以最终的解法是,用大规模集约化的工艺流程配合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定制和DIY,来对抗成本。可以看到,工厂里的流水线生产规模还是非常庞大的,顶配的生产线拉动所有基础床垫框架和材料的生产组装。
另外一方面,DIY本身是个定制化生意,但很多用户本身对于床垫的需求也可以抽象到几个特定的组合、软硬度,所以在工厂另外一边,堆放着“官方帮你组装好”的几个热销款,比如适合小朋友支撑性强的蹦蹦、睡感柔软包裹的大师款等等,一般像偷懒抄作业的用户买热销款就行,本身规模化了性价比也高,像我这样的刁钻用户,花5000+DIY一张,效果会更加极致。
洋洋洒洒6000字,把为什么装修买床垫会踩坑盘点了一遍,也借着结尾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下,防踩坑的那些小知识:
绕开营销的材料概念,选择那些用好料的生产商,绕开营销术语,细挖材质供应商和用料水准重点通过线下门店或者工厂参访考察一下组装工艺,规避胶水滥用、材料劣质带来甲醛的风险理解性价比和材质品质会互相制约,根据真实需求确定床垫档位和投入力度
尽管栖作是我很喜欢的床垫品牌,且这次工厂挖底表现也很优秀,但我依然不推荐给所有人,毕竟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张性价比爆棚、对睡眠品质或者定制化、透明材料没有需求的床垫,那会有更便宜耐那啥的选择。但通过这次工厂访问,至少我们可以理解,好的床垫产品是怎么从一针一线开始,就被创造出来的。
接下来,从软装到硬装,从佛山家具到浙江木业,让我一个个替大家挖个底掉,绕开雷区,不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