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细节,给机器视觉带来物理级的信息安全防护
这些小细节,给机器视觉带来物理级的信息安全防护
——比亚迪助力保护车主隐私信息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车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车里的摄像头多了起来。而汽车电子之所以能有“疲劳驾驶监测”,“车内防盗远程预警”等等功能,归根结底是你的车机系统能够“看”到你的车内,从而实现捕捉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等等,来判断车内情况。
但是汽车电子的数据系统能够获得的信息越多,其不可避免地会有泄露风险,例如之前某国内打车软件因信息安全原因导致APP被全网下架整改,以及去年年底某知名车企泄露用户信息闹得沸沸扬扬。凡此种种,作为车主的我们,都应该有能力“管住”这些“眼睛”。
而当今电子行业发达,对于这些车内摄像头,只要车的电池还有电的话,它的使能我们是无法通过手去控制的,而车机主控内的使能信号也是靠程序控制的,而程序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它并不可控(指信号收发看不见摸不着,同时程序有出BUG风险、被入侵风险等,不可控因素较多)。
这也很好理解,不说车内摄像头,哪怕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和电脑摄像头,在大部分时间也是靠程序控制来采集信息的。相较于我们自己控制,可能控制优先级最高的是应用程序发给它的使能指令,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关掉这些应用的摄像头权限,否则APP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
显然,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摄像头或许已经成为手机电脑用户,以及车主的一大隐私忧虑来源,乃至某些场所是不允许特定品牌的汽车进入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在按照我国为保护数据安全,由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去优化摄像头开启的逻辑,或者控制程序的同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物理上把这些造成焦虑的“眼睛”给“遮起来”,例如某些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直接增加了物理遮挡滑块。
当然,比亚迪也有类似的优势:它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而比亚迪的国内车型也配置有车内摄像头的物理滑盖,这个表面上看上去“不值得一提”的小细节,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忧虑。像我上面提到的,这个小细节做到了软件+硬件的双重防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安全保护能力,从而可以使得用户在车内更有安全感,其效果如下两图所示。
可见,比亚迪在车内摄像头隐私保护方面的方案成本不高,甚至可以说“傻瓜都能想得到”,但是它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非常值得其他车企借鉴。同时,根据对比亚迪部分相关车型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到比亚迪其实有一套比较好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这套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可以全方面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并且用户对自己的数据能做到可知、可感、可控。
例如,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可以通过显著的方式告知车主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个人信息权益查询流程很便捷,做到了用户享有数据权益的“可知”;其次,上文提到的比亚迪车内摄像头“不值得一提”,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忧虑的物理滑盖,做到了用户对信息安全防护的“可感”;而“可知”和“可感”的同时,用户还可以方便地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可控”也随之得以体现。凭借这些,比亚迪也是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获得金奖,实至名归。
获奖的同时,比亚迪也正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积极主动地开展着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通过这些认证,不难看出比亚迪的产品和服务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的,也侧面反映了比亚迪对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的高度重视。
其实,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其他车企、3C企业等,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无论生活工作多么忙,信息安全不能忘。而保护大大小小的信息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说回汽车行业,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保障消费者的隐私信息安全是每个汽车企业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而比亚迪的这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值得其他车企借鉴学习的。
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带摄像头的产品,永远不会发出那句无奈的疑问:“这是什么时候自己打开的?”,而是能完完全全放心地去享受机器视觉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