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

摸金小校 摸金小校 2019-02-28 12:21

【醒目】本白没看过大刘原作的《流浪地球》,仅根据所看影片随性写就,涉及有剧透,不喜者勿入!另,近期写作的小文,都是小校在极端焦虑之中,作为一个病患家属用来驱散内心紧张的尝试,言语定然不够周密,理解未必充分,请各位见谅。

一、缘起

许久未进影院,一方面是因为家人手术身体虚弱天气久雨不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内心惶惑提不起精神。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正月十三,也就是孩子即将要开学之际,南京的天空偶然漏出了一点阳光,小校遂鼓动家人和孩子外出散步。没想到,才晃荡了半个小时就又开始滴起雨来。仓促间,在一“汉堡王”快餐店躲雨,居然发现其楼上有一影院,15分钟后正巧有一场“流浪地球”的排片。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紧急下单后,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去楼上看电影。那一刻,他的小脸上满是惊愕继而是惊喜,就在坐电梯上楼的2分钟内,他小嘴不停地和我们讲着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刻,我们明白这半年,他也焦虑和辛苦着,只有当父母的生活逐渐从病痛中走入正轨,他才有能释怀和开心。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孩子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我脑子里陡然响起了河合隼雄先生的这句话?想起了曾经草草浏览过的那本《孩子的宇宙》。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地回荡着一定要好好重看一遍这本书的念头。尤其是在“流浪地球”磅礴的科幻妙想下,那让观众感慨万千的羸弱情感线索更是强化了这个想法。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关于儿童内心世界的隐秘,作者非常擅长用故事来解说,但又完全不失专业性,秘密对于孩子首先是这事只有我知道,因而证明“我”是唯一存在的独特性,同时秘密增值是通过与人分享获得,这是为了说明希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是独特性的唯一存在。

下面小校就斗胆来介绍下《孩子的宇宙》这本书,如有不当之处,万望见谅!

二、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宇宙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充满灵性和神奇。“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忽略、忽视甚至漠视这片浩瀚的星空,作为成人的我们总是自以“我这是为你好”来的代替对孩子内心的考量。或者以“孩子小,不懂事”的观念来衡量和看待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自家宝宝的数学课涂鸦

(自家宝宝在数学课上画的动物图鉴,班主任通过QQ发给我,说很惊喜!他从未上过任何补习班和培训班,纯野生散养的孩童一枚,自己根据看过的纪录片回忆着画的)

但是孩子们却往往通过那不经意的话语、问题、图画,甚至诗歌或者各种手工制作来让我们惊奇和惊喜,他们的言行就像太阳系外的星光从遥远的角落闪耀在地球之上,展示属于成人世界之外的宇宙天光。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其实,跟孩子一样,成人的内心在尘世纷杂的表象下也藏着一个宇宙。只不过我们被太多世俗压制而淡忘,以至于让我们对孩童的小宇宙也开始漠视和忽略了。正因为如此,探寻孩子的宇宙就有了另外一层意义:大人和孩子的宇宙世界互为镜面,互为观照,产生互补和共鸣的效果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进入地下城,关闭了宇宙的大门

但,倘若我们就这样任性地排斥来自孩子内心宇宙的那片天光,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走上惋惜之途。电影“流浪地球”的开启即从此拉开帷幕。

三、离家出走

1、“离家出走”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有的渴望。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电影一开始刘启就带着朵朵从地下城的学校逃学,“偷渡”来到地表,开着姥爷韩子昂的装甲运输车“离家出走”。虽然刘启在影片中的设定已经远远不是个孩子,但作为一个打小就丧母离父的年轻人,他孩童时期的内心世界应该一直是被长期忽略,比如父亲刘培强对妻子安乐死的决定,比如为了任务而远离地球17年的服役等等,没有人去关心过刘启这个孩子的想法。

孩子被忽视总容易导致的问题——“离家出走”。

2、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渴望,与孩子隐秘的内在需求有关。

首先是对独立和冒险的渴望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孩子越是有独特的宇宙,就越渴望独立的生活,越希望自己能赶紧长大,承担起大人认为他们承担不起的责任。当他们觉得家已经容不下他们,或者他们容不下这个家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少是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渴望。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世界那么大,我总想出去看一看,尤其是你们总阻止我去的时候。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一旦他们在外边头破血流、四处碰壁的时候,他们又会念起家来。

其次是寻找家的替代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这是一种控诉,也是一种冒险。影片中刘启不是一个人走的,他还带着朵朵——一个被姥爷收养的孤儿。刘启在地下城是很难感受到什么是“家”。母亲早逝,父亲远在天上,从不关心自己。仅靠姥爷韩子昂一个人既想要维持生计,又要维持一个完整的家,是不现实的。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因为对慈母的思念、对父亲的怨憎,所以他的逃离是对名存实亡的“家”的一种控诉;而自己找寻并组建一个完美的“家”,是一个哥哥责无旁贷的责任。

当然,这种控诉,如果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引起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成人的反思和改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就起到了变革家庭的作用。

小宇宙随时会爆发的孩子,可以改变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但是,请注意,任何失控都是和风险相伴的。孩子的出走和对“家”的替代物的自我找寻,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可预料的后果。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地下城暗网,雷佳音饰演

这个年龄段上另外一个最为常见的风险,就是他们会被动或主动的陷入犯罪集团的罗网。

四、孩子与老人

孩子和老人的话题,在文学作品中不逊色于男人和女人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作为一个3、4、7家庭的代表,我们有一个3口小家,上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一大家子7口人是最柔软的存在。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为刘启一口一个“老东西”称呼自己的姥爷而别扭,难以接受。按照我的经历和理解,老人和孩子应该是最为和谐和快乐的一对关系。他们彼此相差巨大,却又极为相似,他们都走在人生边上。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我们早已经习惯于将老人作为孩童的精神指引,孩童作为老人的精神寄托。从《放牛班的春天》到《哈利波特》无一不是。老人们把孩子作为精神、快乐的延续,呵护有加;孩子把老人当做撒娇打欢的后院和传统习俗的守护者,他们互相引领。

但是,“流浪地球”不一样。那它是否真实呢?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河合隼雄的书中,给了我答案,也让我回忆起在城市化之前的中国,曾经普遍的祖孙关系。两者之所以能够相互引领,是因为作为灵魂引导人的老人和孩子,身上一般都会有捣蛋鬼的特性。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没找到影片中海草舞的图片,只能用达叔当年的草裙舞代替了)

孩子的无邪天真和无法无天,老人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常常是文学作品恶作剧的来源。影片中虽然刘启的言语总让人膈应,但其实还是有其源头的。韩子昂从未对此流露出不满,很显然这种恶作剧式的称呼,应该来源于祖孙两代长期的调侃和共处模式。

当然,这种恶作剧不仅有着搞笑的破坏力,其实也还兼具创造的效果。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电影“美丽人生”是父子关系)

这种不受尘世“东规西教”约束的自由和不羁,恰恰是“走在人生中段的成人”所不曾拥有的。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往往就会被寄托为破坏某种旧秩序和创造某种新秩序所必须的品质,勾起我们对自由生活的回忆。无法无天的孙悟空、疯疯癫癫的周伯通,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也有这个原因。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中老人引领者的结局往往不佳,韩子昂不幸遇难,邓布利多杀身成仁,圭多惨死枪下,马修被迫离开。人生靠近天堂那段的人不得不接受命运的转轮,这不是伤感而是必然。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至于孩子与家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小校就不展开了,我只能借助这部电影的相关海报拼个图,亲人永远是孩子内心里最深的牵挂。

五、孩子与死亡

“不知死,焉知生”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骷髅幻戏图》)

我们总说当一个个体开始对习以为常的事产生怀疑的时候,他开始成熟了;当一个孩子开始正经地思考“生与死”这一问题的时候,他就开始成长了。

其实,我们错了!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而孩子对死亡却有着天生的直觉,只有大人才会忙着生、忙着死,却无暇顾及死亡本身。孩子们却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死亡。

这一年,如果不是多次听到孩子关于生和死的问询,我也许不会注意到,小人儿看似无忧无虑的小脑袋瓜里竟然会装着如此忧伤的思考和惊人的智慧。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他从未问我,“人死了是怎么回事?”但他却问我,“爸爸,你担心妈妈会不见了么?”

他从未问我,“死了之后,会到哪里?”但他却问我,“爸爸,我想妈妈了,能去看她吗?”

他从未问她,“妈妈,你怕死吗?”但他却问她,“妈妈,为什么死不能像不愉快的事那样,翻一下就过去?”

这一年,每次我们面对巨大的病痛和抉择之时,他都在默默地看着,悄声问着。我知道,这些问题是在不好回答,因为都是人类无解的终极问题。但是,这又都是跟孩子进行灵魂交流的绝佳机会。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我无法满不在乎的告诉他“人死了,就没了,没有天堂没有地域”;我也无法欺诈地安慰他“亲人,会像星星一样在天上永远看着我们”。因为“未知死,焉知生?”父母如何看待生死和回答关于死亡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态度。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个小姑娘指着墓地中一块奇怪的墓碑,问妈妈怎么看。只见上面写着全家人的名字,有两个人还活着,只有名字和出生日期,没有死亡日期。妈妈告诉她,虽然每个人都终有一死,但这也太过火了一点,没有必要把活人的名字也提前刻上去啊。小姑娘松了一口气,跟妈妈道谢,说她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这个故事让人非常感动。虽然死亡很重大,我们无法逃避,但如果过于沉醉其中,而忘记了生的重要性,那就太遗憾了。

六、孩子与动物

“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上面的那句话,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写照。在《孩子的宇宙》一书中,孩子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要纯粹和舒服得多。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当孩子对动物表现出关爱时,也许可以说,他是在尝试恢复与人类正在忘记的大地之间的接触,恢复人原本作为动物的种群智慧。成人付出的成长代价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高大的“阻碍长城”,这既是保护,也是自我隔离。我们变成了一个孤独存在的特殊物种,变得没有帮手和安慰之所,孩子们却不同。

1、他们把动物当作治愈心灵的朋友。

2、他们把动物幻想成巨大力量的帮手。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比如,有个孩子被自己的母亲过于严苛的管教,他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在沙盘上画了一头打破了动物园栏杆的大象。那头横冲直撞的大象就是他自己的象征,要冲破母亲对他想象力的钳制与束缚。

3、他们很喜欢动物,但有些时候,又会欺负甚至虐待动物。

我们家宝宝很疼爱一只“生肖老虎”的玩偶,每天早上都要扑倒一群小狗、小猫、大熊、小熊当中,抱着“小老虎”亲昵的喊着,摸着,甚至给它喂奶,当起了小老虎的妈妈。经常奶声奶气地说“我不做小老虎的妈妈,它就没有妈妈了!”关爱殷勤。可天天他又把这只可怜的小老虎压在屁股蛋子下面,兴奋地颠着。​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有一回,早晨他发现被他弄脏的小老虎,经过清洗挂在阳台。于是,他就两手掐腰,指着小老虎的鼻子骂道:“小老虎,叫你不听话,要吊起来打~~~”

其实,欺负和虐待也是他们发泄感情的需要。对此,大人应该主动去理解和释放孩子内心的压抑情绪,而不是随便给孩子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七、孩子与秘密

孩子的想象力要比大人丰富得多。与大人们被现实世界所束缚相比,孩子们对超越时空的世界更为敏感,他们也具有更多的秘密和宇宙原初的神秘状态。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比如他们有:

1、对各种事物的梦幻理解,认为现实和梦幻之间有着只有他们知道的管道。

2、他们从父母兄妹身上产生的对异性的憧憬,乃至稍微成熟之时对生命的摸索。

3、各种伙伴之间的或大或小,或正或邪的行为,自己内心的各种诱惑和躁动等。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对孩子来说,秘密有着独特的意义。

拥有秘密,也就意味着“这件事只有我知道”,因而可以证明“我”这一存在的独特性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斯内普明显背负了太多负面的秘密

但,秘密也分很多种类,有安全的秘密,有危险的秘密。如果是黑历史之类的秘密,那么就会威胁到自己,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保守和背负这种秘密的孩子,会活得异常辛苦。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拥有秘密又可能会导致孤立自己的危险,如果一味地沉浸在隐秘性的梦幻世界里不能自拔,将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要按时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学会分享和保持群体的亲密。

为了进一步探求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帮助孩子卸下心理包袱,书中着重介绍了一种“游戏疗法”: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自我治愈力。

这部分内容,小校整合了好几个章节的内容,比如“孩子与异性”、“孩子与时空”、“孩子与秘密”,如有需要,还请阅读原文。

八、最后的话

科技日新月异,而人性亘古不变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电影“流浪地球”在科幻硬核的背后,依旧是传统“家庭”、“爱”等主题的内核,这恰恰是最能打动人心也最保险的投资。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一句和解

我们感谢大刘的作品,也感谢为之辛苦付出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可能有不少瑕疵,但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上,没走错路。

从电影“流浪地球”看《孩子的宇宙》_新浪众测

最后用达叔这温柔慈爱的眼神来结束吧~~

祝各位健康、幸福!

THE END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