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验,有生态拥有未来:小米手表体验
1、操作流程,体验顺畅。2、功能丰富,满足社交、移动支付、日常出行等。3、支持WiFi和全网通网络、一号双终端,能够实现完全脱离手机使用。4、续航能力优秀,常规使用能达到36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
1、系统缺乏关闭应用功能,导致某些应用常驻后台需要等到系统自行清理。2、第三方软件App功能满足基本使用,但缺点仍然明显。3、生态系统还未丰富,待更新完善。
在过去一年,智能手表似乎进入了一个伪增长时期,为什么叫伪增长?在过去2018年,甚至是即将结束的2019年里,我们似乎看到很多身边的朋友、陌生人都用上了智能手表,但是我们细心的发现除了苹果的Apple Watch系列之外,增长的均是以华为荣耀的智能手表、小米AMAZFIT、佳明运动手表等产品,这些产品主要主打运动监测、心率监测、智能提醒等功能,在功能性上相当于监测、导航等更加精确大号智能手环,甚至可以说一部分功能更全面的智能手环来说,更仅仅体现显示效果更优秀的。而搭载Google的Wear OS的手表的迭代更新似乎仍然进入了迟滞,诸如之前产品较为出名的三星、Tic Watch等并没有获得多大市场的肯定。因此,笔者这里的伪也表明了现在智能手表的发展状况,以生态更优、使用体验更优的Apple Watch仍然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拥戴,而Wear OS的智能手表则并没有更大的市场表现,取而代之的是功能相对丰富,续航更好的以华为Watch GT、AMIFT手表为代表的智能手表和监测功能更精确、环境适应更强的佳明、松拓等运动手表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此次小米智能手表的推出,也是代表就是重新走上了全功能、软件生态可扩展的智能手表,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感谢此次新浪众测君临幸,给予的体验机会。以下视频是本次小米手表的轻体验视频,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本次体验的小米智能手表是黑色款,小米表的包装承袭小米产品线的包装风格,纯黑色包装外盒十分简约。包装的正面是小米手表的产品概念图。四周除了上下两侧印有“MI”品牌的暗纹Logo之外,没有其他标识字样。
包装盒背面则是印有产品的详细信息。上面印有硬件上的特点和手表的功能特点。小米手表搭载的芯片是骁龙的Qualcomm 3100芯片,这是一款2018年9月推出的面向智能手表的移动芯片,基于28nm工艺,这款处理器的推出旨在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提升手表常显功能,并提供更多的运动传感器。据了解这款芯片高通也对Google的Wear OS做了优化和适配,在环境模式、运动模式、表盘显示、心率算法等做了优化和适配,也为合作品牌企业提供了自主设计的支持。
小米手表支持全网通和一号双终端,智能手表生态系统、内置小爱同学、支持游泳防水、能够识别和记录多种运动模式,实时监测压力和与身体情况、支持NFC公交和门禁功能、570mAh大容量电池,MLot智能家居控制等九大功能特点。
打开包装盒,小米手表本机映入眼帘。典雅黑的机身设计和黑色表带在显示屏关闭状态下浑然一体。
而其他的配件则都放在盒底的夹层中。拿起小米手表的隔层,产品配件和说明书置于底部。
小米手表包装盒内的清单包括以上:小米手表本体、电源适配器、触点式充电底座、产品说明书。
相比目前众多的智能手表,除了苹果的Apple Watch的方形表盘外,大部分运动手表、智能手表、Android系智能手表均采用的是圆形表盘。相较于方形表盘,圆形表盘更贴近于传统手表,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但其实在显示内容上,圆形表盘的优势仅在于传统表盘显示的时候更贴近习惯。在一些智能功能如信息阅读来说,圆形显示的表盘在内容上显示更难阅读,每行字数的不同使得阅读比较费力。
在过去一年中,甚至是前几年,大部分运动手表、Wear OS手表或者智能手表(AMIFT手表、华为Watch GT)的外观设计是向传统手表(运动电子表)靠拢,采用圆形表盘的外观设计。
小米手表整体风格更加具有科技感,正面方向的表盘,配以轻肤的硅胶表带,大号的表冠和更具电子属性的电源键。整体观感我们不会像传统手表靠拢,而是更加形象的告诉大家:这是一款智能穿戴。
小米手表表盘正面采用了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材质的曲面屏幕,全覆盖的曲面玻璃使得显示屏幕和边框更加的完整统一。
小米手表采用1.78英寸的AMOLED屏幕,宽度为44mm,分辨率368*448,PPI达到326,其显示效果十分出众,图像细腻,不会有明显的颗粒感。
中框采用铝合金磨砂材质,使得表盘和表背的过渡并不突兀,但是仍然可以明显的看到不同材质间的缝隙。
表身12.3mm的厚度,在过去讲究越做越轻薄的智能手表来说,不算轻薄。而这也是外观设计对设备功能的一种妥协。据官方介绍,小米手表内置6个传感器、装配线性马达、独立扬声器、570大容量电池、独立NFC模块等。这一切的一切也是小米手表厚度不可控制的原因。
中框左侧的开孔分别是扬声器和透气孔。
右侧则依次是可旋转的表冠、麦克风、电源键。
小米手表的背面陶瓷材质的工艺采纳,使得佩戴感更加舒适,大部分智能手表产品的背面一般采用的是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作为背面。通透光滑的陶瓷工艺,触感很不错,没有金属背面佩戴时候的寒,也没有塑料背面的廉价感。这一点值得称道。从上至下依次则是:4个金属充电触电和心率传感器。
小米手表的表带是采用亲肤抗敏的材质,拆装方法很简单却不方便,通过操作背面的卡扣就能实现,但是卡扣的位置离表身很近,需要借助一点工具才能操作到。
表扣设计制作很精细,上面印有MI的Logo暗纹。
小米手表整体佩戴上手还是比较舒适,虽然厚度较大,但是佩戴重量来说还是控制的很不错的,不会有多大的累赘感。
小米手表配备骁龙3100芯片,搭载1GB+8GB的内存组合,为手表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性能,支持WiFi和eSIM卡全网通和一号双终端业务,能够时刻满足手机的网络需求。在手表与手机蓝牙连接的状态下,手表会优先使用手机的网络。而在断开状态下,会优先使用WiFi和4G网络,而当与手机连接后,手表的WiFi网络会自动断开重新使用手机的网络。小米手表还搭载多种传感器和NFC模块,在硬件上为后续功能提供支持。
而就目前小米穿戴App的eSIM管理上来看,目前支持一号双终端业务仅有中国移动和联通支持,独立号码业务仅有中国 联通支持,而中国电信目前还未推出这个项目。
首次使用小米手表需使用手机进行添加匹配,我们需要使用小米穿戴App和Wear OS两个实现手表的添加匹配,完成匹配后才能够正常的使用小米手表。
Wear OS主要用于小米手表的适配和连接、表盘主题、生成错误报告、生成手表截图等功能。
而小米穿戴App的功能相对丰富一些,包括日常监测数据的查看,表盘主题,卡与支付,数据分析等日常使用功能。
小米手表的操作方式是屏幕多个方向滑动、点击/长按屏幕,点按/选择/长按表冠、点按/长按电源键结合操作。通过屏幕不同的滑动方向实现消息通知、控制面板、切换小工具、负一屏等等。
而表冠的操作真是通过点按进入/返回应用列表、长按唤醒小爱同学、旋转实现页面或内容的上下滚动。
值得称道的是表冠在旋转滚动页面或内容时,线性马达的震动配合很好的模拟那种机械表冠旋转时的机械反馈,轻微而清脆。
电源键的点按则是打开运动App、长按则是开机或者关机,这一点则算是基本操作,没有太多的亮点。
而且电源键的点按唤起功能能够进行自定义,更改为唤起其他软件功能。
小米手表的
小米手表配有独立NFC模块,为我们提供了门禁和公交卡功能。公交卡功能支持开通多个城市的公交卡。我们可以通过小米穿戴App的“卡与支付”上进行添加公交卡,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开通即可。
而添加门禁卡功能,仍然是通过小米穿戴App的“卡与支付”上进行添加,而目前门卡支持范围只能是未加密且频率为13.56MHz的门禁卡,而目前大部分小区的门禁卡都是经过加密的,因此无法进行添加。目前解决这个方法只能是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到物业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添加,二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门禁卡的添加(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其他投稿文章中有详细描述)。
完成门禁卡的添加后,出门不再需要掏钥匙、掏手机,抬手即开门。
小米手表作为一款智能穿戴,具备了健康监测如压力检测、心率监测、睡眠监测、久坐监测等功能。
心率监测方面,小米手表提供了智能模式(默认模式)、24小时连续监测、关闭自动监测三种方式。智能模式则是观察当关闭自动监测后则需要打开监测App手动检测。
在睡眠监测上表现还是不错的,在比较极端特殊情况下也能监测出睡眠质量,提供参考,如下图中,笔者晚睡及睡眠不佳的情况下都能从监测数据判断出来,并给出评分等。但在近段时间试用过程中,会出现过一次误判。笔者在一次三点半左右突然醒来如厕后再次入睡,但是手表后面则判断为笔者已经结束睡眠了。
而压力检测方面,笔者并没有在小米穿戴App或者小米手表上找到查看位置,最后终于通过小爱同学:查看压力,才能够进行压力检测结果的查看。目前发布会上的这个功能在小米手表和小米穿戴App上的体现仍然不够完善。
运动方面,小米手表自带户外跑步、室内跑步、室内单车、户外骑行、户外健走、登山、越野、自由活动等几种运动模式。可以实时监测运动时心率、速度等基本功能。
更多细节可以在小米穿戴App的数据项中看到。
同时,得益于基于Wear OS的MIUI For Wear,小米手表目前也适配了Keep、咕咚等多个国内知名运动App。如打开Keep软件,通过手机开始一项运动后,手表将会提醒运动中的每个项目的动作、时间、实时心率和推荐心率区间等功能。
小米手表作为搭载基于Wear OS的MIUI For Wear系统,能够发展自己的生态系统。而目前小米的MIUI For Wear安卓生态已经适配了包括本家App的40多款应用了。其中已经包括目前社交用户量最大的微信和QQ,也有提供更高阶运动体验的Keep、咕咚App,也有帮助出行的搜狗地图、滴滴出行,还有日常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功能,这几款足够满足我们日常的社交需求和一般出行。
在微信体验上,我们可以实现基本的语音、文字、表情包聊天,而目前来说表情包只支持自带的几种,不支持自定义表情。而微信的语音聊天功能基本可以满足。
文字输入的方式就稍微有点繁琐,点击文字,进行语音输入,通过识别后,会在下方出现5秒的×,让你确认,5秒后结束确认,才会自行发出。文字输入这一点则比较繁琐和耗时,希望后期App更新后能直接给与“确认”和“取消”两个按钮,让用户自行选择,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在搜狗地图上,我们可以设置起始点实现导航功能。通过设点起始点,在实现驾车导航、步行、公交路线等。
在滴滴出行上,则可以实现基本的叫车功能,但是无法设置为其他人叫车,更改号码。
QQ音乐,让你的运动不再枯燥。小米手表搭载独立扬声器,使用QQ音乐App能够播放音乐,让我们的运动不再枯燥。
在体验目前几个主要日常App来说,基本功能能够满足需求,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功能上仍有欠缺,而且软件的关闭功能没有做好,如QQ音乐等软件我们只是退到主页面,但是音乐仍然在后台运行,在控制面板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还在播放,QQ音乐还驻在后台,我们只能暂停音乐的播放,大概过了20分钟后QQ音乐自动关闭,这应该是系统自动清理后台不在运行的程序。这一点对应用的运行管理相当不方便。但作为更开放的MIUI For Wear来说,功能的欠缺和不足可以通过后续像手机App那样通过更新来进行改进和增加,这也是未来生态系统的优势,随着更多App软件的增加,小米手表将能够在生活中扮演更多丰富的角色。
小米手表配备了570mAh的大容量电池,而其配备的骁龙3100芯片在续航和功能上有很好的表现,使得其续航表现很不错,官方数据是能够达到36小时,而笔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心率监测是默认模式下,是超过36小时的。而正常使用习惯下,晚上下班回家一般是有60左右的电量,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饭洗澡的空闲时间对电量进行补充,大概半小时能够充至75%左右,又能够满足一整天的使用。
小米手表随产品配备了5V/1A的电源适配器和带磁吸的触点式充电底座。在10%电量到60需要1个小时左右,从10%到100%需要大概2小时10分钟左右。在日常使用情况下是能够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的。要知道36小时的续航能力,相比苹果新一代的Apple Watch的18小时左右续航能力来说,是强劲很多的。
小米手表硬件的优势带来更流畅的操作体验,WiFi网络和eSIM卡移动网络的支持让手表可以实现脱离手机,即使手机不在身边也能够正常使用小米手表的各项功能,MIUI For Wear生态的提出和使用,也为手表的功能带来更多的体验和可能,虽然在一些功能上仍然有欠缺,不仅在App的功能上,还在自身系统上。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手机与手表的突然断连,笔者在体验过程中分别是在使用NFC功能时、手机离开手表距离较长时,而且当手机与手表恢复在近距离时,点击手机App仍然无法实现连接,需要重启手机或者手表才能重新进行连接。希望随着后期生态的发展和系统的更新,能够完善和解决问题,使手表的体验更加顺畅。虽然小米手环等智能穿戴在市场上拥有着重要地位,但是小米手表的此次发布可以是小米正式在智能穿戴上的发力,MIUI For Wear生态的确立则是为小米手表的未来提供助力。据网络一些消息在小米手表发布后,许多品牌也宣传陆续会有搭载Wear OS的智能手表推出,可以说只有这类手表真正扩展出属于他们的市场,生态才会更加完善,第三方软件的支持才会更加的丰富。有生态,才有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