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Kindle看网文?画风不太对却又非常合理
咪咕网文书库,购买送300书券~ 网文爱好者的福音;可以直接在线看网文,不用再推送到 Kindle 上看。
没有背光;对不看网文的人来说,比 New Kindle 贵的两百块钱白掏了;分辨率不高,字体渲染效果比 KPW 差。
2007 年亚马逊发布了第一代 Kindle,拥有着类纸质书观感的电子墨水屏的 Kindle 迅速成为了明星,当时很多媒体都对这种电子墨水屏寄予厚望,认为电子墨水屏会给屏幕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图片源自网络)
10 年过去了,2017 年的今天,除了少有的几部以新奇著称的手机副屏幕会采用部分电子墨水屏辅助外(比如前两年大火的 YotaPhone),墨水屏最多的使用场景还只停留在电子阅读器上。
(图片源自网络)
当然还有我最爱的 Pebble 手表,采用了彩色墨水屏的设计。
(图片源自网络)
即使每一年媒体上都会出现一波墨水屏即将完美即将替代xxx的论调,但是对于墨水屏的大众化之路来说,花了10年的时间,也就向前挪了一两步。
(图片源自网络)
高昂的造假固然是墨水屏无法普及的阻力之一,更重要的是墨水屏本身的局限:刷新率低,导致对动态图片/视频非常不友好;色彩的显示很糟,虽然现在市面上早就已经出现了彩色的墨水屏,但是显示效果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
(图片源自网络)
不过,这些缺点放在追求纯粹阅读体验的电子阅读器上来讲,就显得不是那么紧要了:读书本身就是一个静态的慢节奏的动作,而且以黑白文字为主。相反,墨水屏的优势更能在 Kindle 上得到凸显:类纸质书的显示效果,无闪烁,对眼睛很友好;超长时间的续航;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
某种程度上来说 Kindle 抓紧了它存在的最大的意义——阅读。
不过即使是 Kindle 对于阅读的意义,现在也有诸多的争议。前段时间我在某数码论坛发了一篇关于 Kindle Oasis 的体验贴收获了我写体验文以来最高的讨论热度:大家在帖子下面就买 Kindle 的人看过几本书这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在很多人眼里 Kindle 的装逼属性大于了它的实用属性。
所以,本文想通过这个 Kindle 与咪咕的这次史无前例的合作,从这个阅读这个角度来简单说说自己浅显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看法,而非粗暴地急着去给某个东西打上标签。
本文主要会通过两方面来展开:
1、开箱以及外观硬件上的介绍
2、Kindle 在内容方面的尝试
大概在收到申请成功通知后二三天左右,就受到了新浪众测寄过来的快递。咪咕版的包装除了加了移动和咪咕的标识外,并没有做什么特殊的处理,蓝色的盒子,中规中矩。
包装的盒子采用抽拉式的双层设计,里面还有一个纯黑色的包装盒。
正面有亮光的 amazon 的 LOGO。
背面贴的防拆贴条非常好撕开,犹记得当年撕 KPW 的时候把盒子撕得惨不忍睹的惨痛经历。
有一点很奇怪的地方是,盒子里的数据线收纳的非常乱,就好像是被人开过重新放了回去一样,这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厂产品出厂的样子。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
打开箱子,就是 Kindle、说明书、数据线了:
我收到的是白色版本的 Kindle。白色乍一看很好看,但是看久了还是觉得黑色的更耐看。
去网上看了一些数据,这版的 Kindle 其实就是 New Kindle+咪咕的资源,配置参数和 New Kindle 没有任何区别。
拿着它和我的 KPW 做了一个对比,背面都是亮光的 amazon LOGO。不过 KPW 背面做了磨砂处理,相比之下,虽然同样是塑料材质的机身,咪咕版塑料感太强,让人觉得有些廉价,而 KPW 看起来更有质感。
咪咕版背面还印了咪咕和中国移动的 LOGO,嗯…这个,看个人喜好吧。
另外,和 KPW 相比,咪咕版轻了很多,官方的数据显示,咪咕版的重量是 161 克,而 KPW 的重量是 206 克。另外,咪咕版也比 KPW 窄了2mm,几乎很难察觉。
按照国际惯例,下边是 USB 接口和电源按钮,不过咪咕版的电源按钮按起来要更加轻脆一点,而我的 KPW 的按钮按起来更加艰难一点。
一开箱的初始画面,墨水屏的好处大概就是长时间显示一个静止画面是几乎不耗电的。
开机,咪咕版作为低配版,阉割掉了背光功能,这就要求你在晚上看书时必须开个台灯了。不过背光功能有没有必要还是要看个人的需求,我认识一些朋友就不喜欢看 Kindle 的时候开背光,更喜欢用台灯。
而且屏幕 的分辨率减小到了167ppi(KPW 是 300 ppi,几乎折半),这导致两者视觉上的差异很明显。我尝试把这俩都调到一样的字体和字号。不过由于系统差异,导致没办法真正一致。
KPW显示的图和字明显更加顺滑和精致,而咪咕版的字看起来有很重的颗粒感,字体有轻微的毛边,不够清晰和平整,看起来就像是早些年的盗版书为了节省成本,采用的劣质印刷技术,印刷出来的字体一样。
(看下面图书馆的标志和字,毛糙感尤其明显)
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亚马逊针对低分辨率的版本做了特殊的渲染处理,也可能是我的眼睛已经被 KPW 的高分辨率惯坏了。
而且,咪咕版的行间距和边间距可调整的幅度非常微小,即使调整到最宽的边间距,感觉也是一大段文字拥挤在一起。而 KPW 就不会如此,调整到合适的边间距之后,整个排版看起来很舒适。希望后期 Kindle 能针对这点做出优化。
就像 PS4 之于 Sony、Xbox 之于 微软一样,对于没什么技术壁垒而且可替代性很高的硬件来说,你永远不要指望着靠硬件赚钱,硬件永远是围绕内容服务的。
(图片源自网络)
而亚马逊作为最大的线上零售商,本身就是以网上书店起家的,所以在内容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 Kindle 在进入中国之后,也一直将中心放在电子书籍的销售上,试图将在美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国来。
(图片源自网络)
不过,现在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感受到了一些于美国不同的阻力:
1.和美国纸质书动辄上百的价格相比,国内纸质书价格实在太过“良心”,而且在电子书差价与纸质书不多的情况下(貌似和出版社有最低定价协定?),人们似乎很难找到去购买电子书的动力。
2.屡禁不止的盗版书,特别是更易于传播电子书,想在网上找到一个想看盗版电子书实在太过容易了。而且这些盗版电子书几乎可以有和正版一样质量的排版。
3.书籍出版方的态度和来自国内的有本土化和先发优势的内容平台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这些直接决定了亚马逊拥有的电子书的数量。
(图片源自网络)
腾讯和掌阅凭借着自己的强大的内容平台,先后推出了自家的阅读器。
(图片源自网络)
而亚马逊也有自己的优势,凭借强力的平台+内容+硬件的组合优势,亚马逊俨然已经在电子书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前段时间还提供了 Kindle Unlimited 包月书籍租赁服务,价格低到很难让人不心动。
不过腾讯掌阅们在电子书市场的优势——对年轻人最爱的网络文学的支持,大概就是亚马逊这次选择和咪咕合作的主要原因——完善自身在内容方面的最后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短板。
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亚马逊的内容和咪咕的内容的画风是完全不相同的。亚马逊就好像一个成熟、冷静又好奇心十足的大叔,而咪咕更像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充满了绮丽幻想的青少年。
这种迥异的画风在咪咕版 Kindle 的两个商城界面的割裂感上看尤其明显。
不过国内的网文市场有多么庞大,想必也不用我多去赘言,而且网文因为本身就生于网络,以电子书为载体,在电子书的普及方面有天然优势,可以说是毫不费力。抓住这庞大的市场和背后的人群,才算是真正抓住了电子书市场,才是和国内其他平台抗衡的正确姿势。在这种情况下财大气粗的移动就成了意料之内的选择。
因为网文大多是连载式更新,所以咪咕的“网络”属性会更突出一点,联网加载、章节试读、购买下载、追更功能,都是看网文的人熟悉的套路,可以说,在 Kindle 上打开咪咕阅读看书,和手机上使用这些 app 阅读的体验差不多。
使用咪咕是需要注册并登陆咪咕账号的,不过咪咕有提供第三方登陆和扫码登陆,这对于 Kindle 用户来说还是有点贴心的。
阅读咪咕上的这些书的时候,更像是在网站上看网页,只不过网页自动优化成了图书阅读器的样式。而不是像之前那种类似纸质书阅读体验的购买了整套书之后,整套下载下来看的模式。
阅读咪咕上的书的时候,书本内页的右上角会显示咪咕的 LOGO。
另外书籍阅读页的菜单界面也是根据咪咕的“网文属性”重新设计过的,除了基础的网页刷新功能外,可以通过菜单上提供的功能进入书籍详情页及下载页。
至于书籍的购买方式,还是和一般网文的购买方式一样——分章节购买。
这一切都很网文,一点都不“Kindle”。这也算是 Kindle 对在线阅读的一种另类尝试了吧。
Kindle 于 咪咕 的合作,可以说是 Kindle 对网文这块大蛋糕的不舍,可以说是 Kindle 对电子书的另一种形式——在线阅读的一种尝试吧。
如果你是一个爱看网文的年轻人的话,那咪咕版都网络阅读环境的适配,和赠送的300块钱的咪咕书券,绝对很实用。
但是如果你从来不看网络文学的话,那咪咕版对你来说除了多掏了几百块钱外,就没有其他好处了。和咪咕版配置一样,价格却低很多的 New Kindle 是你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不看网络文学,又经常在晚上看书,对背光和硬件有要求的话,那好事老老实实卖 KPW 吧。
什么?Voyage、Oasis?有钱还说啥!!
最后,感谢所有看我啰嗦了这么多的人!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