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

某bit 某bit 2019-11-22 09:00

如果让一个之前没用过安卓生态智能手表的人去评价小米手表,无论是捧还是踩,这个评价的参考性其实都是比较弱的。很不幸,安卓生态的智能手表使用者一直是少数,而小米偏偏又是智能穿戴领域少有的自带流量的厂商。这些因素汇集在了一起,在加上一个并不完善的产品,构成了今天小米手表矛盾的舆论场。

因此,在写详细体验之前,我们先分别聊一个优点和缺点。这两个点都是被谈论了很多次,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的点。

「所谓“优点”-流畅」

这个说实话我挺无奈的,不可否认Wear 3100加1G RAM的确实可以带来更加流畅的体验,但由于基于wear os的应用功能都非常基础,并不需要太强悍的配置。几乎所有的智能手表,哪怕是几年前的Moto 360一代,在运行经过优化的自带软件时都是足够流畅的。

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今年Watch GT、华米GTR这类手环式手表的流行,很多人体验过这类性能弱鸡、主界面动画都掉帧的伪智能手表,再来用真正的智能手表,一碰,哇,好流畅。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很难测试小米手表的流畅性,因为没有明确的参照物。我们需要等到以后应用商店大幅更新后,才能进一步检验。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所谓“缺点”-续航」

批评小米手表续航差的,一定是之前没有用过安卓智能手表。

24小时开着蓝牙、esim、NFC、抬腕亮屏,随时处于消息接收状态,用满两天之后还有余电,这叫续航差?

唉,真的要求太多了。

当然有一些朋友是iOS生态下体验的,可能会有一些bug,但这个其实并不是wear os的常规使用场景,用这个来评价续航其实是不对的。小米发布会宣称36小时,实际使用比36小时还要长一些,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续航表现了。具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续航表现,我们在后面的部分一点一点接着聊。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小米手表的电量曲线


「外观」

我是个颜控,所以一般写东西都是从外观开始的。

小米在小米手表的材质用料上其实是下了功夫的。哪怕是1299的普通版,正面也是大弧度的康宁大猩猩玻璃,再加上全金属中框和陶瓷后盖。很多朋友不知道的这个有多难得,一些智能手表厂商经常在后盖的心率传感器部分采用塑料材质,这种光滑的塑料后盖用一段时间就全是划痕了,还有一些厂商在普通版上用硬度不足的外屏玻璃,相比之下,小米在1299就能做到这种材质组合,实属不易。但材质之外,细节上的不用心却在膈应人。其实小米手表拿到手的第一感觉还是很精致的,但是细看下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注意下边框

亮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下边框不对称。这显然是屏幕封装工艺造成的,底部的排线不够窄,即使尽量做宽了边框仍然不能达到对称。这对于我这种强迫症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好在官方所配的壁纸下缘是黑色的,平常用起来不是那么违和。

第二个问题在于表冠与机身分离过大,在平整的中框上尤为明显。这个我觉得就是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中框已经是CNC切出来的了,再多切一个槽其实也并不复杂。

第三个问题,小米手表的中框是金属的质感很好,但表耳处有明显的色差,我不确定是金属还是塑料的,这也让我有些怀疑表耳的耐用性。(至于后盖凸起大,这个我倒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大部分手表都有这个突起,而且平常戴在手背上也没有人可以看出来。)

别看这些细节问题小,一个产品是否有「质感」正是这些细节决定的。更何况手表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是装饰属性,这对于质感的要求尤其高。

很抱歉,小米手表在这里做的并不好。


「配置」

在开头,我们有提到流畅与Wear 3100的关系。既然否定了流畅对于小米手表的优势,那是不是意味着Wear 3100是没有意义的呢?

恰恰相反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安卓智能手表的惨状。目前安卓智能手表的主流处理器仍然是2016年推出的Wear 2100。Wear 2100是基于骁龙400的一颗芯片,28nm制程。要知道现在手机SoC都到7nm了,就这,3年了都还没几个新产品。而小米手表是国内第一款基于Wear 3100的产品。

虽然不得不说哪怕是更新后的Wear 3100也依旧赶不上这个时代的潮流,和隔壁果子家比还有差距,但至少算是升级了。Wear 3100仍然基于28nm,但从双核A7变为四核A7,还加入了一颗QCC1110协处理器,这对于降低功耗是非常有用处的。正是更新后的处理器,在加上小米在手表内塞入的大容量电池,才让小米手表有了相对好的续航表现。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至于1G+8G的内存组合,我在前面也说了,用处不是那么大,只有当应用市场逐渐完善时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但这个配置组合哪怕是在国产智能手表里也是比较充裕的,可以为未来更多功能的更新提供保障。


「交互」

交互这个方面,需要吐槽的其实很多。小米是MIUI发家的,我本以为在手表上小米同样可以做的很好,但现在看来,情况并不是这样。MIUI for Watch的定制力度远比我想象中的小,除了小爱和智能家居之外,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是wear os本身就可以实现的。当然事实上有了小爱和一个功能完善的智能家居控制台就已经够用了,但我的期望还是告诉我,小米其实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除了本来就有的交互之外,一些基础体验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好。最明显的就是这个我怎么都想不通的应用抽屉逻辑。它这里设置的是必须按表冠才能进入应用,而在屏幕上操作是没有办法呼出应用界面的。这就有一个很矛盾的操作逻辑:我开应用就是为了在手表这块小屏幕上触控操作,但你却一定要要求手指离开屏幕,按一个没有依托物的表冠。还是希望后期增加一个纯触控进入应用界面的方式。

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在手机端没有安装为手表安装应用的地方,要安装应用只能进手表的应用商店,而手表的应用商店加载非常慢。这个也是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很多小厂都能在手机端装App,更不要说国外基于原版wear os的手表可以直接在Google Play里装应用了。不过这个我相信对于小米的软件能力不是问题,希望快点改进。

除开这些问题之外,小米手表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主界面的四向手势非常顺滑,链接的各个组件也加载的很快,这个真的好评。不过这可不是一些朋友说的什么「继承了小米手机的全面屏手势」,拜托,大部分wear os手机都是这个逻辑,只是小米把通知栏放到上面去,顺便还把应用抽屉踢开了。

小米在这里做的真正好的是流畅性,wear os手表在这里都可以定制界面,但如果你放一个比较复杂的模块,通常在划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卡顿掉帧,而小米手表几乎没有这个问题。


「其他」

一些不好归类的点我会放在这里:

有原厂膜,但应该是TPU的水凝膜,手感非常涩,建议到手就可以揭开了

附送五福一安的充电器好评(某些手表是不送的),外加一个带触电的充电座,且充电座有磁力引导,不会充错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我对这个充电底座还是有点意见的,因为它完全可以加一个分离式的插口,哪怕是micro USB也可以,至少我出门可以少带一根线。

戴到手腕上其实比想象中轻薄,我一直以为他是比较类似于48mm的圆形腕表,因为我手腕比较细,戴这类表并不是很好看。方形表盘就很好的中和了这种体验,既有大屏幕,也有合适的尺寸。

寻找手机的响铃蛮有趣的,他会给一个时限,防止误触,很人性化。ps:不要在公共场合尝试,声音是真的响。

esim一号双终端武汉在武汉已经试点,开通还算方便,但一号双终端不支持短信,也只有一年的免费期,也就是过了这一年,你每月还要交10元月费。

esim的开启逻辑是,断开手机蓝牙后过一小会才会连接esim,给手机一个重连的机会应用界面的r角与屏幕不匹配,也倒不是大问题。

连接手机之后微信是直接登陆的,为这个小米这个细节的优化好评。但qq则不是有很多表盘是wear os原本就有的。故大多表盘是圆的,原生适配方形的比较少。记得很多表盘上的COT字样么?COT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智能表盘开发商,也有自己的App,不过小米将他们都免费了,好评。

比如袖口表盘,就是我曾长期使用的表盘没有快捷亮度调节。虽然自动调节很灵敏,但我还是希望有一个快速调节的滑块。

关于支付宝,我认为这个要求存钱的设定,并不如某些智能手表内置的支付宝设定每日支付上限来的更实用,不过小米系的支付一向是这样解决的,这倒不是问题。


「总结」

看我上面说了这么多缺点,我觉得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我不推荐这个产品了。

说起来还挺复杂的,列这么多缺点,其实正是因为我认为这个产品比较值得购买。

你看这个材质、这个配置、这个生态,只要1299,除了小米你上哪找这样的产品去?也正是因为值得推荐,我觉得选购者更应该知道这个产品有哪些问题,所以我会把很多很细节的东西都挑出来,希望可以帮到想购买这个产品的人。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离开产品的话,能说的其实也有很多。

犹记得刚发布时有很多朋友把它跟Apple Watch做对比,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具有争议性的外观,一方面则是小米在发布会上画的大饼。但是,坦白说,它不值得做Apple Watch的竞品,Apple Watch是我认为除了AirPods之外,人机体验做的最好的智能穿戴产品(续航除外),是真正能体现苹果产品哲学的东西,而这哪怕在目前苹果的核心产品上都是有一定缺乏的。

但换个参考系,回看一下安卓智能手表市场的惨状,你又会发现小米做的其实还行。和小米相比,中国的智能穿戴同行体量都太小了。有能力做的华为的watch系列又暂时停止了换代,专心于长续航的gt系列。目前只有小米有这个号召力,可以把开发者拉到手表端,并做一些对于安卓智能手表有希望的东西。

听闻其他厂商也要跟着小米的步伐挖掘这个市场,我觉得这对于整个智能穿戴行业都是好事。华米OV来这里不仅仅是吃蛋糕,也通过自带的流量和用户基数,为蛋糕带来了做大的潜力。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另一方面,如果只对小米说些东西的话,其实我还是不甚满意的。

前面说过,手表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是装饰属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意识到品牌识别的问题。有些言论说小米手表像Apple Watch,所以不买,我不反对这种观点。毕竟手表是要自己戴的,在现在这种实用属性仍然低于装饰属性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这种品牌识别上的误解会影响你的形象,那它其他功能再好,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你的需求的。

当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其实是不在乎这个问题,毕竟买手表就是为了让自己用的舒心,而小米手表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错,那我是推荐购买的。但这不代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能对用户来说不是个事,但是这对品牌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设置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带着小米手表,有其他人问你,你这是苹果表么,你大可以很坦诚的说这不是苹果表是小米手表,这很OK,因为大家讨厌的不是实用主义者,而是那种死要面子骗自己的人。

但旁观者不会这样看你不代表不会这样看小米,小米这段时间做的最多的就是希望打破非受众对于它固有的品牌形象,现在搞一个外观这么像的小米手表,对于非受众来说不是把帽子扣得更狠一点么?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另外一个层面上,我认为小米本来可以回避这些争议的。可能你说腕表设计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些,方形只能设计成这样,但是只要通过改变一些元素的排列以及一些细节上的设置,还是能给人区分感的。

小米在这方面不是没有做尝试,比如这个平面的中框。但整体来说,还是太少了。

这种偏重于配置,而一定程度上忽略设计的选择,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小米刚崛起的那些时候,在小米手表上,小米正在试图将原先手机的思路移植过来。我相信这种策略是可以成功的,但并不能持久。

手表的装饰属性太多了,更何况现在智能手表所提供的功能也不足以对大部分人产生使用黏性,这会大大稀释了智能穿戴领域对于配置的关注。诚然硬件配置是使用体验的基础,但在极致性价比的思路下,倾向于硬件配置往往就代表着外观设计上的缩水。比起这个,我更希望小米手表能卖的贵一点,然后把细节打磨的更好。这种思路虽然很稳,但这种稳是在透支未来。

小米今天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了,在智能穿戴领域也是全球第二名,他本可以做一些改变行业的事情,却还是选择了最保守的道路。作为米粉,有些恨铁不成钢了。


矛盾舆论场中的小米手表-5000字深度体验_新浪众测

这是一款颇具争议的产品,我在写作时也曾面临着两种立场的角力,是顺着舆论继续挖掘,还是去刻意扳回矫枉过正?我很难回答,因为它确实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但差评说的问题,它又一个不少,甚至有的说的还不够。

其实我一收到产品时,心情与这些差评区别并不大,饼画的太大,实现的又少,与当时一片好评的云评测来说,失望是难免的。但渐渐的差评开始变得不可控起来,最后完全失去了批评的意义。说实话,这对于要购买产品的人是一种悲哀。当然,我的文字也远称不上客观,具体如何,还请您自己判断。希望可以帮到您。


本文首发于知乎@某bit:

新发布的小米手表符合你的预期吗,它的实际上手体验如何?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新浪众测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众测立场。)
0 0
分享 商务合作 返回
微博 QQ空间 微信